肺癌 肾病已成国人致死首因
世界医学界较知名学术刊物之一的《柳叶刀》杂志近来刊发新的研究报告,该研究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牵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超过700名研究人员,针对188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人口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关注了中国所面临的健康挑战。昨日,记者请南京的专家结合本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对数据进行了解读。
新变化1 国人预期寿命显著延:
这份名为《1990年-2013年(基于240种死因)全球、地区和国家的特定年龄—性别全死因以及特定病因死亡率: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的研究报告显示,与1990年相比,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都有所提高,平均增长了8.6年。这一增长远远超出了全球平均水平,并在全球各地区预期寿命延长中排名前25位。
2013年,中国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6岁延长到73.5岁,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则从70.2岁延长到80岁。在研究所覆盖的188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女性的预期寿命排名51位,男性的预期寿命排名59位。
新变化2 慢性肾病、老年痴呆症和肺癌死亡率大幅增加
该研究证明,道路伤害和中风是造成我国15岁~49岁人群死亡的两大主因,2013年共引起26.7万人死亡。在70岁及以上人群中,2013年,中风造成111万名男性、81万名女性死亡,成为较主要的死亡原因。
课题组利用世卫组织会员国上报的数据以及相关大型专项调查数据,采用复杂模型估算了全球各国的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提示,23年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我国人群的疾病死亡谱发生了明显变化。与1990年相比,2013年,中国慢性肾病和老年痴呆症引起的死亡率分别上升了147%和121%;肺癌引起的死亡率增加了103%。
新变化3 早产并发病和肺炎导致死亡人数明显下降
研究表明,自1990年起,不少曾在我国造成大量死亡的疾病,死亡率都明显下降。1990年到2013年期间,我国早产并发病的死亡率降低了87%,肺炎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56%。而在1990年,这两种疾病曾引起75.5万人死亡;23年后,它们引起的死亡人数减少了50.7万。
在全球范围内,麻疹和腹泄等疾病的死亡率有明显降低。这两种疾病在2013年的死亡率比1990年分别降低了83%和51%。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和疟疾的死亡趋势与其他疾病迥然不同。这两种疾病的全球死亡人数在2005年左右达到很高。与2005年相比,2013年这两种疾病的死亡人数分别减少了22%和30%。中国的疟疾死亡率在1983年达到很高,造成1212人死亡,但2013年这个数字已减少了88%。上述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中国政府在疾病控制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
■相关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为世界上较悠久及较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主要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发行,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柳叶刀》以其在全世界所拥有的高影响因子,以至于有一群重要的读者阶层来支持它。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