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是啥
人们在如今的体检中都会有几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譬如AFP、CEA、女性的CA125、男性的PSA,其分别为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这些指标,在体检报告中显示的结果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这些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的这些物质,能反映细胞恶变各个阶段的表型及基因特征,有助于临床上对肿瘤的诊断、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可指导治疗、分析病程、判断疗效及预后、监测复发或转移、危险度分层等。
但是,目前大多数专家的观点,就是癌症筛查和体检并不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因为肿瘤标志多源性,其既存于恶性肿瘤中,也存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于正常组织中;肿瘤标志并非恶性肿瘤十分特异性产物,只是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明显增多;同一种肿瘤可含多种肿瘤标志物,不同肿瘤或同一肿瘤的不同组织类型既可有共同的标志物,也可有不同的标志物。
所以,肿瘤标志物器官和组织特异性通常较差,诊断特异性一般都在80%以下。单以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阴、阳性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肿瘤,其假阳性率高,会给检查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肿瘤标志物基本上用于肿瘤的疗效观察以及治疗和复发监测,联合检测不应是出于肿瘤诊断的目的。
虽然对于个体而言,肿瘤标志物正常并不能排除肿瘤,只是辅助手段,但是肿瘤标志物与其他筛查手段的联合应用,可以为临床医生带来更多的决策依据。
受检人在体检过程中,根据其风险度选择合适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可以使用肿瘤标志物,对筛查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合理的应用和科学的结果解释,可以使肿瘤标志物成为探索高危人群肿瘤早诊早治的有益组成部分。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