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检查不明原因发热案例
当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可以考虑进行PET-CT检查,下面是一例不明原因发热经PET-CT确诊为淋巴瘤的案例。
【病史】
女,80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约37.5℃),入院后转为高热(很高达38.9℃)。抗炎治疗数日无效。为明确病因行PET/CT检查。
【PET/CT检查】
双侧腮腺浅叶区、耳后区、双颈动脉鞘区、颌下区、颈后三角区、右锁骨下区、左锁骨上下区、双腋窝、纵隔3、4R、6区、肝门、门腔间隙、腹膜后、双腹股沟均可见高代谢淋巴结,以肝门、门腔间隙代谢增高较明显且体积较大,大者3.5cm×1.0cm,SUVmax 5.7,余大小多在正常范围;但左锁骨上区淋巴结数目较多,呈局部聚集表现。脾增大,代谢不均匀增高。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等全身骨髓呈弥漫性不均匀代谢增高,SUVmax5.9,CT骨质密度未见异常。
印象:横膈上下区(颈、纵隔、肝门、门腔间隙、腹膜后、腹股沟等)多发高代谢部分肿大淋巴结,全身骨髓、脾受累,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
【病理及临床转归】
骨髓穿刺活检病理:非霍奇金淋巴瘤(B淋巴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期)。病情进展迅速,红细胞、血小板持续下降,白细胞升高,PET/CT检查20天后死亡。
【病例总结】
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 unknown origin,FUO)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包括1周住院时间),体温超过38.3℃,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引起FUO的病因有200多种,肿瘤性疾病约占FUO病因总数的15%-20%,其中以淋巴瘤为较多。而以长期FUO为主要表现的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PET-CT是一种可同时显示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特点的核医学显像技术,是确定FUO病因诊断重要的辅助检查项目。
淋巴瘤侵犯的浅表淋巴结在体格检查中通常较容易被发现,深部病变淋巴结也可由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发现,但对解剖学大小、形态没有明显改变的受到侵犯的淋巴结,常规的物理和影像学检查就会受到局限,而18F-FDGPET、-CT显像敏感性较高,在淋巴结发生形态结构改变之前就可以表现为18F-FDG异常浓聚,且能发现CT不易发现的肠系膜淋巴结病变,同时为临床选择穿刺活检部位提供重要指导,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既往研究报道,结外侵犯占淋巴瘤的25%-40%,PET-CT可以较准确地发现恶性淋巴瘤对肝、脾的侵犯,为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提供帮助。长期发热、感染、静脉回流受阻、肿瘤浸润等多种原因均可以导致脾脏增大,但脾脏增大且SUVmax值增高可帮助在FUO中筛查淋巴瘤患者。同样,全身多中心骨髓代谢增高通过SUVmax值可以为淋巴瘤筛查提供帮助,即淋巴瘤患者较非淋巴瘤患者骨髓代谢增高的程度更重。研究表明,PET-CT对淋巴瘤骨髓受侵的敏感性为81%~88%,特异性为接近满分。
本例患者全身浅表、深部多发淋巴结受累,多数未见肿大,但代谢增高,为淋巴瘤受累淋巴结的检出提供依据。同时,结外器官(脾及骨髓)虽在CT图像中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变化,但代谢明显增高,从而证明脾及骨髓受累,因此,在能够诊断淋巴瘤的同时,进行了更准确的分期,为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如有疑问,欢迎拨打华体会手机娱乐 热线:400-082-1008.
阅读:PET-CT为骨肉瘤术前分期案例 案例说明PET-CT如何评估疗效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