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放疗的三种主要治疗形式
胃癌放疗的主要形式有: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和姑息性放疗等四种。
放疗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放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肿瘤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而肿瘤对放射的敏感性又取决于它们的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以及瘤细胞的生物行为。
近年来,随着治疗观念的转换、支持疗法的进步、化疗药物的更新、基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射治疗发生了突破性的进展。立体定向适形放疗、三维调强放疗技术、CT模拟定位和治疗计划、借助MRT,PET-CT勾画靶区、评价放疗疗效等放疗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以及新的放射增敏剂和放射保护剂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放射治疗精度,减少了正常组织损伤,为放疗作为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再次进入胃癌术后的辅助治疗领域创造了条件,并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认为胃和其它消化道器官一样属于放射相对敏感的组织,胃腺癌放射敏感性低,单独放疗或与化疗综合治疗后肿瘤缩小达50%以上的只占60%,肿瘤完全消失者仅10%。胃壁和胃粘膜对放射线比较敏感,照射剂量在家000cGy5~8周时就可产生粘膜溃疡,偶尔可引起穿孔。胃周围器官,如肝、小肠、肾和脊髓等对放射线耐受量也有一定的限度。因此,胃癌不能单纯用放疗来治疗,放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辅助性的或姑息性的。
胃癌的术前放疗
是指对某些进展期胃癌,临床上为提高切除率而进行的术前局部照射,每次200cGy,5次/周,共4周,总量为4000cGy;停止放疗10~14天后行手术;术前放疗能使60%以上病人的原发肿瘤有不同程度的退缩,切除率比单纯手术组提高5.3%~20%。
胃癌的术中放疗
是指肿瘤切除后建立胃肠吻合前,针对以腹腔动脉为中心的手术野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以3000~3500cGy为宜。对进展期胃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约10%;对原发灶已切除、淋巴结转移在两组以内或原发灶侵及浆膜面并累及胰腺、无腹膜及肝转移者可行术中放疗。
胃癌术后放疗
胃大部切除后,胃肠吻合前进行照射。照射范围包括瘤床及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门及腹主动脉周围等较易受侵犯的淋巴结及部分胰腺。根据病期、肿瘤部位及其侵润范围选用合适的限光筒及电子线能量。照射时应注意保护周围的正常器官。单次剂量为2800cGy~4000cGy。
放疗中应注意观察体重变化情况,注意加强支持疗法。
胃癌患者在接受放疗阶段,应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高营养的汤水等。喜爱面食的患者应吃发面食物,避免食用汤圆、粽子、八宝饭等粘稠食物。鼓励多吃肉食,饮用高汤后建议将煲汤的食材一并食用,而不是只喝汤水。尽量多喝水,可冲泡菊花、金银花、西洋参、枸杞、麦冬、大枣等饮用。多排尿有助于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减轻放化疗反应。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