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幽门螺旋杆菌,要小心大肠肿瘤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带有鞭毛的革兰氏隐性菌,于1982年被澳大利亚学者和发现,二人因此,2005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的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痕、胃息肉、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淋巴瘤、胃癌的致病因子,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使消化性溃疡彻底愈合,并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大肠肿瘤包括大肠良性肿瘤和大肠癌,大肠良性的肿瘤一般以息肉样瘤较多见,而这种肠壁的息肉样改变往往是一种癌前病变。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幽门螺旋杆菌与大肠肿瘤关系密切。依据相关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引起血胃泌素的异常,造成血胃泌素的升高。胃泌素除具有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功能外,还有其他许多功能,它可以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神经内分泌方式改善消化道粘膜微循环,增加粘膜的营养,从而起到促进粘膜增殖的作用,这可能是高胃泌素血症促进大肠肿瘤增殖的机制之一。Sue A等制作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小鼠模型,研究发现高胃泌素血症可能是通过胃泌素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促进恶变前结肠病变细胞的增殖,促使其恶变。
此外,还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介导COX-2表达上调继而促进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理论。但还未有直接证据表明Hp(幽门螺旋杆菌)诱导了大肠肿瘤的发生,其相关机制还需要再行研究。
文章内容来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肿瘤的相关性研究》—陈镇
阅读: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