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要小心胃癌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在消化道溃疡、萎缩性胃炎当中常常会被检测出为阳性,而这类疾病较终有可能会进展为胃癌,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因为这种病菌自身的构造特性,以及长期经验性不规范的使用抗生素治疗消化道类疾病,导致的耐药性增高,使得这类疾病在单纯西药治疗上,往往效果不是很好。长期累积,就容易造成癌病的发生。
自1985年幽门螺杆菌被成功分离培养以来,其在自然人群中的高感染率及在消化道疾患中的重要致病作用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在部分发展中地区高达80%)携带此菌,而我国幽门螺杆菌的平均感染率亦达到58.07%。
另外,诸多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肠道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发展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阳性检出率低、培养周期长、样本对转送时间要求严格、培养条件和培养环境相对特殊,幽门螺杆菌的分离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在临床上并不作为常规检测;而经验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及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控制在临床上仍是巨大挑战。以往的治疗方案中,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常常是前列用药,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这种方案的耐药性在上升,因而急需一种个体定制化的治疗,避免这类药物的大量重复使用,造成疗效下降。
阅读: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