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揪出的癌症典型病例
我们都知道PET-CT有诸多优势,通过PET-CT全身扫描,不仅能查看转移瘤的数目和范围,而且对藏得很严实的原发灶多半也能揪出来,使肿瘤患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对确诊为肿瘤的病人,PET-CT还常常被用于肿瘤的分期。但是,PET-CT检查被大家接受,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很多病患,是在所有影像学检查不出的情况下才尝试。目前,已有很多肿瘤患者从PET-CT检查中获益。
PET-CT检查肿瘤案例
案例一:小辉,12岁,2014年11月他经常感觉不舒服,时有发热,可临床无法明确诊断,他的父母很不放心,就带到第六人民医院进行PET-CT检查,结果显示为左膈脚、腹膜后、腹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代谢明显增高,脾内亦见局灶性代谢增高灶,PET-CT对全身病灶一览无余,考虑为淋巴瘤,病理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消减型)。
案例二:张先生是一名白领,平常工作压力较大。2014年4月的一天忽感自己口腔不舒服,以为是上火并未在意。过了半个月,牙龈肿的厉害,不得不到医院就医。医生建议做一下检查,CT仅显示右侧牙龈肿胀,考虑为牙龈炎可能。但多项血液指标异常令医生有了进一步疑问,慕名去华山医院接受PET-CT检查,显示该处代谢异常活跃,提示为恶性病变,后经穿刺果然为牙龈癌。
案例三:2014年秋季,华女士一直觉得下腹疼痛,在基层医院检查很久都没有发现问题,转诊到长征医院,医生依据他有CA125升高的情况,对他进行了盆腔超声和磁共振检查,两者无功而返,病因还是没有找到,但较后PET-CT发现在左侧附件区有一结节状明显高代谢病灶,提示为卵巢癌,而且还发现肠系膜的种植性转移病灶。PET-CT全国预约中心
PET-CT把人体看得清楚明白
在PET-CT的电脑屏幕上看到,人体的脑、心、肝、肺等一系列器官以及体内的病灶构成了一幅三维图像,患者成了一个“透明人”。传统影像学如CT、彩超、MRI等,依靠形态特征、密度变化来判断疾病性质,而PET是一种功能分子显像,从分子水平、代谢角度判断疾病特征,只要生理代谢出现异常,便可清晰显示。能发现5mm左右的肿瘤病灶,可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PET-CT中心副主任医师表明:PET-CT能进行全身显像,其他影像学检查时通常仅对选定的某些部位进行扫描,而PET-CT一次全身扫描仅需约20分钟,便能分别获得PET、CT及两者的融合图像,可直观地看到疾病在全身的分布和受累情况。“易发现病灶,还很全面准确,特异性高。”PET与CT结合,大大提高病灶定位和定性的准确性,对全身状况一目了然,让病灶无处遁形。
让我们再看两个案例。张女士是一名有癌症家族病史的公务员,工作多年,积累了许多小毛病。2015年春节后没多久就病倒了,住院期间接受了多方位的检查,PET-CT显示全身“浓黑”颇多(病灶大量摄取药药物,图像显示成黑影),说明已有广泛转移,但其他各项检查均未找到原发病灶。不想PET-CT融合图像上显示左侧乳腺见结节状软组织影,并有代谢增高,提示为乳腺癌,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导管癌,可谓小病灶大转移。如果早期干预,可以为张女士争取到更多的诊疗机会。
老王今年51岁,癫痫已经很多年,他有比较曲折的求医之路,辗转多家医院,CT、磁共振检查均未见异常,但PET上显示左侧颞叶代谢明显低于右侧,提示为致癫灶所在。癫痫令许多成年人痛苦和困扰,反复发作折磨着病人和家庭。手术是治疗癫痫的重要途径之一,手术切除致癫灶好比一名神枪手射击,不仅需要过人的技术,还需要精确的瞄准设备,这个设备就是PET-CT。
PET-CT揪出寻常检查查不出的病灶案例不胜枚举,如果你被病痛折磨,却无法确定病因,可以试试PET-CT检查。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