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高热抗炎效果差的患者 可行PET-CT
对于反复高热、抗炎效果差的患者,做PET-CT检查是必要的。
PETCT案例分析
患者,26岁。通过发烧输液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不久,患者又因为发烧去看了医生。胸部CT显示有点云影。经过一周的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体温还是控制不好,至高体温39摄氏度。他因发烧和咳嗽住院1周。
住院期间:肿瘤、结核、结缔组织病、真菌感染均为阴性。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为渗液。
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气管灌洗液NGS提示:约氏不动杆菌、奈氏放线菌、互隔交链孢霉和人γ疱疹病毒4型应采用舒普深、青霉素、更昔洛韦和营养支持治疗。
入院时CT:双肺可见多发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强影及毛玻璃密度影,部分病灶实变。
一周后,再次进行CT检查:双肺多发毛玻璃影,部分病灶较以前略有吸收。
n主任事后总结,吸收好转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反复高热,使用了一些激素,导致吸收好转。
患者出院后,n主任告知,“如果再发烧,必须去肿瘤科。必须做PET-CT,考虑肿瘤的因素”。
出院后:出院半个月后,患者仍然没有做PET-CT检查,到医院做了CT检查。肺部病变持续改善。又过了半个月,病人又发烧了,去了很多医院,得到很多反馈,肺结核,感染。当患者再次联系n主任后,强烈建议患者立即预约PET-CT检查。而后,病人在一周后接受了检查。
PET-CT显示脾、小肠、腹部、盆腔多发淋巴结肿大,双肺多发病灶,FDG代谢增高,应考虑淋巴瘤。n主任建议患者到三甲医院的肿瘤科或hth官网注册 就诊。
患者虽然住进了某三甲医院,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并没有入住肿瘤科病房,而是入住了感染科病房。入院两天,突然腹痛。腹部CT显示肠穿孔,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两天后死亡。患者术后病理:恶性淋巴瘤、T细胞源性、NK/T细胞淋巴瘤可能性较大。和PET-CT图像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伴有高热、肺部疾病和小肠受累的患者非常常见于NK/T细胞淋巴瘤。但很可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穿孔死亡。呼吸科专家呼吁:“对于反复高热、抗炎效果不佳的患者,除淋巴瘤可能外,建议尽快做PET/CT检查。”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