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什么癌症?鼻咽癌好发育哪个部位?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黏膜的上皮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鼻咽顶壁及侧壁,特别是咽隐窝。在中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是高发地区,每年中国约有超过6万例新诊断的鼻咽癌病例。
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EB病毒主要通过感染人类的口腔上皮细胞和B细胞,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阻止受感染细胞的凋亡,并激活其生长,从而引发鼻咽癌。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大量吸烟、食用腌制食品以及空气污染等,也可能诱发该病的发生。
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部的特定位置,主要包括鼻咽顶后壁及双侧咽隐窝。咽隐窝位于鼻咽部的两侧,由于该部位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且凹陷,容易出现局部的黏膜炎症或合并病毒感染,从而引发肿瘤性的改变。此外,鼻咽底部后壁正中处也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之一,位于咽喉咽鼓管圆枕的后上方。
鼻咽癌的病变形态多样,大体上可分为结节型、菜花型、粘膜下型、浸润型和溃疡型五种。其中,菜花型是鼻咽癌典型的临床表现,其黏膜表面出现菜花状的新生物,表面可出现破溃、渗血、假膜覆盖等症状。
鼻咽癌在早期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因此难以被察觉。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涕中带血、头痛、面麻、复视等。此外,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鼻咽癌常见的先发症状,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有颈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手段,包括间接鼻咽镜、电子鼻咽镜、MRI和EBV检测等。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情况。EBV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EBV-IgA抗体检测可以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鼻咽癌的治疗主要采用放射治疗为主,配合化疗和靶向治疗。对于早期患者,单纯放射治疗即可达到较好的疗效,5年生存率可达70%-95%。对于局部区域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可以先行诱导化疗,然后再进行同步放化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能够特异性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此外,部分患者还可以选择中医治疗进行长期的调理修复。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