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中MET检测-靶向分子诊断
2007年MET扩增被发现,如今已然成为EGFR-TKI的重要耐药机制之一,c-Met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MET基因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长臂(7q21-31),长度约125kb,同时含有21个外显子。c-MET是MET基因编码产生的具有自主磷酸化活性的跨膜受体,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超家族,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HGF是目前发现的c-MET的***配体,属于纤维蛋白溶酶原家族,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亦可表达于肿瘤细胞而通过自分泌机制发挥作用。HGF与c-MET的Sema域结合使c-MET发生二聚、酪氨酸磷酸化,继而众多下游信号通路,如PI3K-Akt、Ras-MAPK、STAT和Wnt/β-catenin等,从而发挥其促细胞增殖、细胞生长、细胞迁移、侵袭血管及血管生成等效应,在组织正常发育和肿瘤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Preusser等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209例NSCLC患者脑转移病灶,发现21.6%存在c-Met基因扩增,44.4%存在c-Met蛋白过表达,并观察到c-Met蛋白表达与c-Met基因状态呈显著正相关,且经过分析发现,c-Met蛋白过表达则主要通过c-Met基因扩增诱导产生。
其实,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中均可见c-Met蛋白的过表达,原发EGFR-TKI的非小细胞肺癌中50%表现出高c-Met表达,而只有3%表现出c-Met扩增。有学者在2016年对15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具有EGFR突变的NSCLC肿瘤样本中发现非常高水平的c-Met过表达,且c-Met表达与EGFR突变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29)。这项研究还表明,大多数NSCLC样品中的高cMET表达并非源自目前已知的cMET变异,cMET高表达可能是由转录和翻译的暂时变化引起的,受EGFR信号或其他多种调控机制影响。Lee等回顾性分析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C-MET表达的1199例NSCLC患者,结果表明腺癌中的C-MET表达明显强于鳞癌(P<0.001),在患有腺癌的肿瘤中,EGFR突变型肿瘤的C-MET表达强于EGFR野生型肿瘤(P<0.001),但未观察到突变型C-MET表达差异(P=0.248)。
MET状态中较常见的表现就是转录上调引起的蛋白过表达。但将MET蛋白过表达作为形式之一目前尚有争议。尽管MET蛋白过表达在肺腺癌中的发生率可高达65%,但并非作为原发致癌驱动因素,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其他驱动基因后产生的二次事件,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