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可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根据生长部位分为脑内型及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以脑内型多见。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大脑半球、脑干及基底节区。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为癫发作、出血,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青壮年多见。
由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属于隐匿性血管畸形,血管造影不显影,因而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特点,利用 CT 和 MRI 进行诊断。对于大部分中青年病人而言,临床上多表现为发生反复性的剧烈头疼、癫痫发作或是眼球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偏瘫等神经系统损害,但对于病因却未能明确,此时应该想到属于该病的症状。特别对于年龄偏大的病人易与高血压脑病相混淆,此时应该追问是否有既往高血压病史,在排外其他疾病后应该首先考虑颅内病变可能。根据病灶所在的部位不同可表现迥异,颅内型病灶在平扫是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均匀的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当发生出血是可成颅内出血灶的典型表现,即表现为均匀的高密度阴影;发生钙化后可见斑点状钙化影,病灶周围脑组织一般无水肿,无占位效应,病灶较大时可有轻度水肿;因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内血管窦多有动脉血供,因而在注射对比剂后病灶中心可表现为均匀的高密度强化;对反复发生过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可在周边看到钙化影。核磁共振的原理是依靠质子的运动产生不同的信号,因而对于海绵状血管瘤也是较为敏感的辅助检查。
针对颅内血管瘤的治疗,主要采取的是手术的切除,但策略还要根据临床表现而定。进行治疗的目的就是预防出血、去除占位效应、消除或减少癫痫发作 [2]。优选的方法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传统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仅作为手术前辅助或手术后肿瘤残留时的后续治疗方法。对于病灶小、无症状和位置深在难以到达者,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相关癫痫发作。为了解病灶是否扩大或出血,可定期进行磁核共振。传统的放疗对颅内血管瘤无明显效果,也不能改变其自然进程; 相反,放疗可增进病灶的新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不能明显降低 CAs 的出血率,却会造成非常高的局灶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手段时可以治好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要方式,近几年来随着对颅内、颅底解剖认识的不断提高,外科手术的运用也越来越纯熟。创痛的手术方式即开颅后找到病灶在直视下将病灶切除,这种术式的缺点是损伤大,危险性高;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良和显微技术的不断应用,目前临床上利用显微手术全切病变已成为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手段,显微技术造成的手术损伤小,而且切除病灶更完整,出血量更小,因而安全性也较高,得到了病人和医生的信赖。
伽马刀治疗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显微手术,也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许多病人由于对手术的焦虑和担忧,不乐意承担手术风险,采取了放弃治疗的做法。在此时,就可以采取伽马刀治疗。伽马刀与通常的手术治疗是有区别的,它主要是利用三维空间定位后经多个方向将伽马射线聚焦于病灶所在部位,通过反复的射线损毁作用,使病灶完全闭塞,防止再出血,控制癫痫和改善神经功能。
总而言之,选择显微外科手术对病灶切除是目前来看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优等方式,对于病人的有效治疗和控制残余肿瘤的生长,有显著疗效。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