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代肺癌靶向药物,一种耐药性能否被另一种逆转?
肺癌中EGFR基因突变的概率相对较高。目前,针对这种基因突变,已经开发了三代靶向药物。这些优异的靶向药物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奥昔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靶向药物表现更为出色。
但是,靶向药物迟早会遇到耐药性的常规问题。如果第三代靶向药物奥昔替尼耐药,可以再尝试一种第三代靶向药物吗?
奥希替尼耐药后,伏美替尼带来逆转
一名53岁无吸烟史的女性经胸部CT检查发现了一个疑似肿物,通过PETCT等进一步检查发现肿瘤已经有一定的扩散,病理结果证实为左肺腺癌,肿瘤病灶3.1厘米✖️3.1厘米。
通过对肿瘤穿刺活检和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19号外显子非移码缺失突变,突变频率为17.7%。考虑到穿刺活检里的细胞不一定都是肿瘤细胞,也有一些是正常细胞,这个突变频率是比较高的。
患者首先选择的治疗方案是化疗联合靶向药物(GCP方案),每天一次250毫克的吉非替尼,同时使用卡铂联合培美曲塞化疗4个周期,随后使用吉非替尼进行维持治疗。这种治疗措施维持了11个月,患者的肿瘤病灶缩小,临床表现为部分缓解。
患者从GCP治疗方案获益11个月后,双肺出现了小结节。尽管左下肺的主要病灶大小没有变化,但新出现的小结节还是让人怀疑病情出现了进展。通过外周血基因检测证实了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以及新出现了T790M耐药突变。患者开始使用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治疗,每天80毫克。
患者受益于奥西替尼7个月,随后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弥漫性脑和肺转移。弥漫性脑转移瘤采用全脑放疗。外周血基因检测还是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突变,T790M点突变。但此时奥昔替尼出现耐药,后期治疗暂时被动。
无独有偶,恰好国内某学术会议报道了同样的第三代靶向药物——伏美替尼在奥昔替尼耐药后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患者开始每天服用160 mg的高剂量富美替尼。用富美替尼治疗两周后,奇迹出现了。随访CT显示肿瘤病灶明显缩小,呼吸道症状改善。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个月后,脑部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脑部并没有可见的病变。尽管之前的患者已经使用了全脑放疗,但医生仍然认为靶向药物富美替尼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2021年12月后一次随访中,患者病情保持稳定,每天使用160毫克的伏美替尼,已经持续了3个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