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大致科普以及分类
目前抗肿瘤药物按其药物来源和作用机制分类,对掌握药物的特性、设计联合用药方案都具有实际意义。
细胞毒药物:
近年细胞毒药物进展有限,依旧按照其作用机制,大致分为作用于DNA结构、影响核酸合成、核酸转录、DNA复制、影响有丝分裂及其他类进行分类。
小分子靶向药:
目前常用靶向药物包括抗EGFR、ALK、MET等抑制剂,以及多靶点的多激酶抑制剂。
抗体类:
单克隆抗体是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同样具有靶向作用。经典药物包括抗CD20的利妥昔单抗,抗HER2的曲妥珠单抗等,这些已经成为临床中的常用药物。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由于作用机制独特,特将其单独列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免疫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较为深入和广泛,是继靶向治疗后,第二次变革了华体会手机娱乐 格局。除了常见的PD-1、PD-L1、CTLA-4抑制外,双抗类药物的研究也在进行中。
激素类:
激素类药物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受性激素影响肿瘤的常见治疗组成部分。
抗体偶联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是目前药物研究的另一热点。ADC是通过连接体将细胞毒药物偶联至单克隆抗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可将细胞毒药物特异性传送至肿瘤内而发挥杀伤作用。目前已经有多款ADC上市。此外,针对Trop2、CD79等靶点的药物也在临床试验中。
其他:
另外,将生物反应调节剂、分化诱导剂、肿瘤疫苗等难以归类的药物列入其他类。
辅助药物:
肿瘤辅助药物也是抗华体会手机娱乐 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降低抗华体会手机娱乐 的不良事件,缓解患者症状。
抗肿瘤药物的综合评价,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开展药品实际应用评价,对药品保障各环节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药物政策制订与调整、保障临床基本用药供应与规范使用提供循证证据和专业性卫生技术评估支撑。围绕技术评价和政策评价两条主线,六个评价维度环环相扣,着眼于患者是否获益、医疗费用与临床疗效的确定性、是否能够合理使用与配备,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将药品的临床价值综合展示出来,改进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增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准确性,保障和促进肿瘤患者的临床获益。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