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MHC遗传变异图谱
2016年5月24日,国际著名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以论著的形式在线全文发表了安徽医科大学与华大基因共同完成的人类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区域全覆盖深度测序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功构建出迄今为止较完整的中国汉族人群MHC遗传变异数据库(Han-MHC),并阐述了其在复杂疾病研究中的重要价值。研究通过自主研发的MHC目标区域捕获芯片,对大规模中国人群20635例样本的MHC目标区域进行高深度重测序及其分析,成功建立世界上很大样本量的中国人群MHC全区域完整遗传变异数据库。
MHC在人类中又被称作HLA(人类白血球表面抗原),位于6号染色体6p21.3区域,包括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与人类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涉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自体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感染类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MHC区是已知的人类染色体中结构较为复杂的区域,主要表现为该区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和高度的连锁不平衡,使得非常难鉴定MHC区域的致病变异,因而,阐明该区与疾病的关系一直是生命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近几年,常规基因分型技术虽在MHC区域发现了一部分与复杂疾病相关的易感位点,同时,欧洲人群利用已建立的5225例来自I型糖尿病联盟的MHC区域遗传变异参考图谱,开展了众多欧洲人群复杂疾病的MHC关联性研究。可是,由于缺乏大样本量的中国人群MHC遗传变异参考图谱,利用精细定位策略来寻找MHC区域与中国人群复杂疾病相关致病性变异的研究极其少见。因而,亟待针对中国人群MHC区域展开大规模、系统性遗传学研究,建立起中国人群特异性MHC区域遗传多态性图谱。
本次研究是首先对中国人群的MHC区域进行大规模样本的深度测序。通过对MHC区域准确的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完整展示出中国人群MHC区域突变位点和HLA基因的多态性图谱,该数据库的构建为开展中国人群复杂疾病与MHC区域的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作双方以银屑病作为研究案例,首先采用测序的方法对MHC区域遗传变异在中国汉族银屑患者群发病中的相关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大样本研究,发现了MHC 区域HLA-C、BTNL2、HLA-B和HLA-DPB1等多个新的银屑病易感基因和位点,同时揭示了中国人群特异的银屑病易感位点,进一步证明了基于完整测序构建的Han-MHC数据库在中国人群相关复杂疾病研究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该项目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组长兼知名科学家、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教授表示,该研究成果在中国人群MHC区域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为深入研究MHC区域遗传多态性在中国人群复杂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机制提供新的契机,尤其是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各种复杂疾病的精准医学研究将起重要作用。首先,该研究采用靶向测序的方法,通过对大规模健康人群的MHC全区域进行深度测序,首先成功绘制出世界上很大规模的中国汉族人群MHC区域遗传多态性图谱,可以算的上是千人基因组计划在中国人群中MHC区域中一次拓展研究。其次,该科研工作的完成,使得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完整和精确的查找和定位MHC区域与银屑病直接相关的全部基因和位点,极大地推进了整个银屑病研究的发展,为后续的银屑病临床转化应用和精准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HC区域遗传多态性在自体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过敏性疾病等所有与MHC相关的复杂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遗传变异比对图谱,同时为复杂疾病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典范。较后,该研究发现的MHC区域遗传变异靶标,将为免疫相关疾病的预测、早期诊断、药物疗效和付作用观察,靶向治疗的精准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