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不死”的胰腺癌如何是好
尽管,胰腺癌的发病率不是很高,但不足5%的5年生存率让它显得格外凶险,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很多医生的努力目标。
众所周知,很多实体肿瘤都是肿瘤细胞不断复制增殖形成的,于是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往往血运丰富。肿瘤富于血供的生物学特点是其快速生长的重要特性,同时也为我们对抗肿瘤提供了思路。医生通过药物、手术等各种手段阻断肿瘤组织的血供后,往往可以“饿死”肿瘤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这一系列治疗措施似乎在胰腺癌面前效果不明显,并未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为什么胰腺癌会“刀枪不入”呢?研究发现,在胰腺癌的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占不足30%,更多的是炎症间质细胞和纤维组织,这一现象使得胰腺癌内部具有乏血乏氧的特点。在这种独特的肿瘤微环境中,不仅抗肿瘤药物难以通过血管到达肿瘤局部,而且也限制了正常免疫细胞对于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此外常用的“饥饿疗法”也会黯然失色,因为胰腺癌原本就不怕“饥饿”。
乏氧诱导因子
肿瘤细胞的“帮凶”
在人体内存在一类乏氧诱导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它们被不断降解并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但研究发现很多肿瘤组织中会出现乏氧诱导因子的过度表达。既然胰腺癌具有乏氧微环境,那么乏氧诱导因子对于它是否有着特殊的意义呢?沿着这个思路,几年前我们团队开始重点研究乏氧诱导因子-1(HIF-1)。
既往研究发现,胰腺癌组织中HIF-1阳性率高达88%,而正常组织现有16%表达,同时HIF-1的表达强度与胰腺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HIF-1参与胰腺癌的病理生理过程。
打击“帮凶”
提升临床疗效
目前对于进展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吉西他滨,然而,吉西他滨的临床效果相对有限,主要是因为遗传性或者获得性的化疗抵抗。考虑到胰腺癌的乏氧和免疫抑制微环境,我们尝试应用HIF-1的特异性抑制剂(PX-478)来改善胰腺癌的微环境。PX-478目前在动物实验和多项临床研究中证实可以在转录、翻译机翻译后水平抑制HIF-1的表达。
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化疗应该提高抗肿瘤免疫并且改善肿瘤内部的免疫抑制环境,即帮助局部的免疫细胞重新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被认为是提高免疫反应的优等方法,它可以诱导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我们的实验数据证实,在具有免疫力的小鼠体内,联合使用吉西他滨与PX-478后,可以明显增加抗肿瘤作用,并且增加肿瘤内部T淋巴细胞的浸润。而在免疫缺陷鼠体内,则没有明显增加抗肿瘤作用。吉西他滨与PX-478联合处理细胞后,作为疫苗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
总之,动物实验证实吉西他滨联合PX-478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HIF-1抑制剂通过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机制明显改善吉西他滨的治疗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PX-478处理后的细胞作为疫苗可以有效控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由此,我们相信HIF-1在胰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有望成为胰腺癌的治疗新靶点。
该课题组围绕上述HIF-1基因调控及临床转化的工作相继发表于《Cancer Research》及《Oncotarget》等高水平国际知名期刊,文章发表后得到了领域内同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HIF-1表达逐渐成为继Kars、Tp53之后新的华体会手机娱乐 靶点。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