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科研进展|高等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胰腺癌发展与真菌有关系
高等学术期刊《自然》较近在线发表了一项有关胰腺癌的新研究。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的一支研究团队首先提供了有力证据,表明胰腺癌的发展与我们过去没有重视的一群微生物——真菌有关。
说到微生物群与癌症的关系,科学家们在过去几年发现,肿瘤性胰腺中包含更丰富的微生物菌群,细菌成分是正常胰腺中细菌的1000倍。还有一些研究证据表明,肠道细菌与结肠癌、食道癌等肿瘤发生也有关系。
虽然都被归为“微生物群”,相比细菌,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和重视。“我们组过去的工作发现,细菌会从肠道转移到胰腺;这项新研究则首先证实,真菌也会这样移动,而且相关真菌种群的变化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和生长。”这项研究的共同负责人George Miller博士概括。
▲George Miller博士领衔的团队致力于研究微生物群如何促进胰腺癌发展(图片来源:NYU Langone Health)
为了检查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中,真菌的组成是否有变化,研究人员首先采用了DNA测序的方法,在肿瘤性胰腺中寻找真菌特有的基因组信息,识别真菌种类。与正常的胰腺组织相比,胰腺导管腺癌(较常见的胰腺癌类型)患者和相应小鼠模型中,胰腺内的真菌量显示出约3000倍的增加!而且,种群组成也与健康器官有明显差别。
那么,肿瘤性胰腺中的真菌来自哪里呢?肠道与胰腺之间有直接相连的通道,供消化液进入肠道。研究人员猜测,或许肠道内的真菌可以由此进入胰腺。他们把一些带有荧光标记的真菌喂给小鼠。果然,短短30分钟后,就在胰腺中检测到了信号,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直接影响胰腺微环境。
在癌变胰腺中比例增加的真菌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一类叫马拉色菌(Malassezia)的真菌增长较多。马拉色菌属于单细胞酵母菌,在动物和人类皮肤上十分常见,我们皮肤常见真菌种群中有80%~90%都是马拉色菌。由于不断接触,人体通常能和这类真菌和平共处。然而,一旦皮肤破损,或身体免疫力下降等,这些真菌过度繁殖,就可能引起炎症。
“我们早就知道马拉色菌是造成头屑和某些湿疹的原因,较近还有研究表明它们与皮肤癌、结华体会百家乐
有关。”这项研究的另一位共同负责人Deepak Saxena教授说,“我们的新发现则提供证据说,马拉色菌在胰腺癌中大量存在。”
为了检验真菌变化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研究小组用一种效果很强的广谱抗真菌药治疗胰腺癌小鼠。经过3周,小鼠胰腺内的真菌基本被清除。更可喜的是,肿瘤重量相比对照组有显著减小。不仅如此,在胰腺癌发展早期可见的导管发育不良现象也减少了20%~30%。
此外,配合抗真菌治疗后,标准化疗药物吉西他滨的抗癌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反,如果小鼠胰腺重新被马拉色菌感染,癌细胞的生长速度会增加,相比感染其他无关真菌要增加20%。进一步研究发现,马拉色菌对胰腺癌的促进作用与一种叫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分子有关。MBL是一种肝脏中产生的蛋白质,能够与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分子结合,进而活跃血液中的一系列蛋白质发生补体级联反应。这种炎性免疫反应有多种作用,包括刺激细胞生长、存活和移动,都是促进肿瘤生长的因素。
而在小鼠模型中,当缺失MBL或补体级联中的关键成分,即便胰腺中存在致病真菌,癌症进展也会得到延缓。这个结果提示,靶向MBL或控制真菌感染的免疫成分,或许也是对抗致命胰腺癌的一种途径。无论是直接改变菌群还是靶向免疫成分,正如《自然》对该研究刊发的评论所说:“这项工作令人兴奋地指出了新疗法的可能性。”
说到微生物群与癌症的关系,科学家们在过去几年发现,肿瘤性胰腺中包含更丰富的微生物菌群,细菌成分是正常胰腺中细菌的1000倍。还有一些研究证据表明,肠道细菌与结肠癌、食道癌等肿瘤发生也有关系。
虽然都被归为“微生物群”,相比细菌,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和重视。“我们组过去的工作发现,细菌会从肠道转移到胰腺;这项新研究则首先证实,真菌也会这样移动,而且相关真菌种群的变化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和生长。”这项研究的共同负责人George Miller博士概括。
为了检查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中,真菌的组成是否有变化,研究人员首先采用了DNA测序的方法,在肿瘤性胰腺中寻找真菌特有的基因组信息,识别真菌种类。与正常的胰腺组织相比,胰腺导管腺癌(较常见的胰腺癌类型)患者和相应小鼠模型中,胰腺内的真菌量显示出约3000倍的增加!而且,种群组成也与健康器官有明显差别。
那么,肿瘤性胰腺中的真菌来自哪里呢?肠道与胰腺之间有直接相连的通道,供消化液进入肠道。研究人员猜测,或许肠道内的真菌可以由此进入胰腺。他们把一些带有荧光标记的真菌喂给小鼠。果然,短短30分钟后,就在胰腺中检测到了信号,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直接影响胰腺微环境。
在癌变胰腺中比例增加的真菌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一类叫马拉色菌(Malassezia)的真菌增长较多。马拉色菌属于单细胞酵母菌,在动物和人类皮肤上十分常见,我们皮肤常见真菌种群中有80%~90%都是马拉色菌。由于不断接触,人体通常能和这类真菌和平共处。然而,一旦皮肤破损,或身体免疫力下降等,这些真菌过度繁殖,就可能引起炎症。
▲马拉色菌(图片来源:Pixnio)
为了检验真菌变化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研究小组用一种效果很强的广谱抗真菌药治疗胰腺癌小鼠。经过3周,小鼠胰腺内的真菌基本被清除。更可喜的是,肿瘤重量相比对照组有显著减小。不仅如此,在胰腺癌发展早期可见的导管发育不良现象也减少了20%~30%。
此外,配合抗真菌治疗后,标准化疗药物吉西他滨的抗癌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反,如果小鼠胰腺重新被马拉色菌感染,癌细胞的生长速度会增加,相比感染其他无关真菌要增加20%。进一步研究发现,马拉色菌对胰腺癌的促进作用与一种叫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分子有关。MBL是一种肝脏中产生的蛋白质,能够与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分子结合,进而活跃血液中的一系列蛋白质发生补体级联反应。这种炎性免疫反应有多种作用,包括刺激细胞生长、存活和移动,都是促进肿瘤生长的因素。
而在小鼠模型中,当缺失MBL或补体级联中的关键成分,即便胰腺中存在致病真菌,癌症进展也会得到延缓。这个结果提示,靶向MBL或控制真菌感染的免疫成分,或许也是对抗致命胰腺癌的一种途径。无论是直接改变菌群还是靶向免疫成分,正如《自然》对该研究刊发的评论所说:“这项工作令人兴奋地指出了新疗法的可能性。”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荐 相关文章
患了胰腺相关癌症,可能出现的症状越早发现越好
在所有类型癌症中,与胰腺相关的癌症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患者生存期短。起源于胰腺的癌症可分为胰腺导管腺癌(PDAC,约95%)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N,≤5%)。患有这两种类型癌症的患者生存期短,除了与肿瘤自身特点相关外,还与症状易忽视、确诊时间晚相关。大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为4期,也就是晚期。因此,了解胰腺相关癌症可能导致的症状,关注自身健康变化,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详细]
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进展是什么?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及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胰腺癌的全球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胰腺癌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使胰腺癌的治疗更合理化及正规化。[详细]
胰腺癌的诊疗现状:巨大的挑战
胰腺癌作为“癌症王”,发病率逐渐升高,同时具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这样的现状已经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截至目前,胰腺癌的治疗疗效仍非常差,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8%,治疗方案也较为匮乏。[详细]
如何预防胰腺癌?教你分三步走
一级预防:去除一切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的自身和环境因素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是“生活方式癌”。所以预防胰腺癌我们应做到以下五点:
[详细]
胰腺癌会对患者造成哪些危害?
患上胰腺癌之后,对胰腺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患上胰腺癌的人,胰腺分泌能力会大大降低。加上胰液和胆汁受阻难以流入肠道内,所以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消化不良,并且会引起黄疸等症。而且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胰腺癌还会向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转移,并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详细]
胰腺癌的肿瘤细胞逃逸自噬抑制新机制是什么样的?
胰腺癌(PancreaticCancer),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胰腺癌有多种亚型,其中90%为胰腺导管腺癌(PDAC)。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被大量结缔组织包裹,形成了一个缺血、低氧和缺乏营养的肿瘤微环境,是药物释放、免疫细胞浸润的物理屏障。PDAC细胞具有高水平自噬活性以维持其高代谢状态。[详细]
pH值调控纳米药物递送技术更有效地控制胰腺癌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极差,一直被称为“癌中之王”。全球范围内,包括手术、化放疗等在内的胰腺癌综合诊疗虽然进展迅速,但是患者远期预后无显著改善,总体五年生存率仅约为5%~8%。在美国,约有7%的癌症死亡病例来自胰腺癌。[详细]
胰腺导管腺癌有望用iRGD化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对高水平整联蛋白β5的小鼠进行iRGD化疗后,胰腺导管腺癌小鼠存活率显着提高,癌症扩散速度也降低了!在美国,每12分钟就有人死于胰腺癌。该病通常诊断即晚期,扩散迅速,并且五年生存率约为10%。尽管该病可进行放疗、外科手术和化疗,但是它会产生抗药性。[详细]
胰腺癌易青睐的人群?胰腺癌的五种诊断方式
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
[详细]
胰腺癌会遗传,但是遗传几率很小
胰腺癌这种疾病是有一定的遗传可能性的。但是遗传因素不是胰腺癌特别重要的发病原因。虽然少数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胰腺癌,但这种基因突变在所有胰腺癌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大概是1%-10%,总体来说因为胚系基因导致的胰腺癌所占的比例是相当低的,绝大部分胰腺癌的发生,并不存在遗传性的背景。所以说,导致胰腺癌的发生主要是后天因素引起的。[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
胰腺癌科研进展|新药组合让胰腺癌屈服!2019较全用药盘点请收藏胰腺癌类型哪种恶性程度更高胰腺癌科研进展|胰腺癌治疗治疗新思路,PEGPH20靶向透明质酸改变肿瘤微环境胰腺癌科研进展|PANS:在胰腺癌中抑制糖代谢通路关键调控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具有显著的治疗潜力胰腺癌科研进展|名古屋大学研究者们发现含有一种名为Meflin的蛋白质的细胞可以扼制胰腺癌恶化胰腺癌科研进展|《JAMA Oncology》证实美国研究者证实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治疗转移性胰腺癌预后良好胰腺癌科研发展|Nature子刊:吸烟及二手烟促进m6A修饰,诱导胰腺癌发生发展胰腺癌科研进展|Science Advances讲述器官芯片革新胰腺癌研究胰腺癌科研进展|Cell Reports:新的胰腺癌联合治疗方案可逆转肿瘤微环境!不同类型胰腺癌预后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