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因有哪些?怎么治疗?
门静脉癌栓(简称PVTT)是肝癌并发症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率可达44%~62.2%。临床肝癌病人中发生率高达60%-90%,它的形成提示肝癌预后不良,需要及时诊断治疗。
由于肝癌的恶性程度很高,癌细胞会侵入血管扩散,门静脉恰恰是癌细胞喜欢侵入的转移部位,癌细胞侵入门静脉壁获取营养,同时阻碍血流通过门静脉,导致门静脉血流减慢,就这样在门静脉中癌细胞和血凝块混合形成门静脉癌栓,也可以说门静脉中出现了癌组织。
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手术后复发率较高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肝癌的预后,被视为肝癌晚期标志,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往视门静脉癌栓为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禁忌证,所以病人往往得不到积极治疗,在数月内死亡。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门静脉癌栓病理学的深入研究,目前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手术切除肝癌,同时取出门静脉癌栓,再配合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或灌注化疗、超声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方法,仍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此方法的优点在于:
①切除肝癌,防止肿瘤继续侵犯门静脉;
②取出癌栓后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可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顽固性腹水;
③增加了门静脉血供,改善了肝功能,有利于后续治疗的实施;
④避免或减少了因门静脉癌栓所致的肝内转移;
⑤减轻肿瘤负荷,增强免疫力,可提高后续治疗的效果。
综合治疗确实能缓解病人腹痛、腹胀等症状,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但是,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的预后仍很差,现有治疗方法的中、远期疗效尚不理想。根据每个病人具体病情的不同选择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进一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中、远期疗效。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