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诊断MRI诊断特点要点
MRI检查颅内肿瘤普遍认为它比CT敏感,它比CT更有效地反映了肿瘤的实质,特别是它所具有的三维成像特点,为手术方案的拟订、放疗计划的确定以及立体针吸收活检的入路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脑肿瘤诊断MRI的特点是什么呢?
一、肿瘤的部位
脑外肿瘤常呈现以下表现:①肿瘤有一宽底部,紧贴于颅骨内面;②肿瘤邻近蛛网膜下腔(脑池)增宽,或在脑池、脑沟内有异常信号;③邻近脑白质受挤压且向脑室方向移动;④肿瘤的脑室缘附近有裂隙状脑脊液信号,系脑池或脑沟向脑室方向移位导致。除此以外,脑外肿瘤可以呈现\"假包膜\"征象,但并不是脑外肿瘤所特有,部分脑内肿瘤亦可有此征象。
二、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部分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信号强度均匀的脑内肿瘤绝大部分是良性的,但也有例外,如脑转移;信号强度不均匀的脑内肿瘤,多半是恶性的,如胶质母细胞瘤、脑转移。有些良性肿瘤如颅咽瘤的信号强度可以非常不均匀。肿瘤若发生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其原有的信号强度可发生变化。囊变或坏死在T1加权图像上呈较肿瘤更低的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较肿瘤更高的信号;出血若处于亚急性期均呈高信号;钙化明显时,都表现为低信号。
三、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经常提示肿瘤 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瘤。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肿瘤具有假包膜。假包膜对于肿瘤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如脑膜瘤的假包膜在多种脉冲序列中可以呈低信号,反映了瘤周血管受压、移位,或瘤周脱离本质受挤压,或为纤维化的粘连环状结构,或显示了硬脑膜。直径大于4CM的脑膜瘤中,70%有假包膜。又如胶质瘤的假包膜信号强度可变,在T2加权图像中呈低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中信号减低不明显,反映了瘤周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约有30%的胶质瘤有此征象。
四、肿瘤的血供
肿瘤的血供及其与颅内大血管的关系在MRI上能清晰显示。由于绝大部分肿瘤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因而,T2加权图像有益于具有流空现象肿瘤血管的显示。它可表现为曲线状或圆点状低信号,有的在肿瘤底部呈树根样低信号,进入肿瘤后如曲线状或圆点散在性分布,这在大脑凸面脑膜并不是少见,有上述征象者肿瘤血供丰富。另外,MRI较CT更好地显示了肿瘤包绕邻近血管如垂体瘤、肿瘤侵入静脉窦如窦旁脑膜瘤。对于血流的速度也可作一个大概的估计,如低信号往往提示动脉血流或流速较快的静脉血;高信号经常代表缓慢流动的静脉血。为了有效地显示肿瘤血供及其周围大血管的关系,扫描时采用血流敏感的脉冲序列不失为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
热文:脑瘤是不是恶性怎么判断? 脑瘤放疗后为何病灶变大了?
五、肿瘤的增强情况
颅内肿瘤灌注性能较差,血脑屏障损害时异常对比增强。所以,在常规MRI检查之后行Gd-DTPA增强MRI扫描,可提高平扫阴性颅内肿瘤的显示率,如直径2CM以下的等信号脑膜瘤;对于平扫已显示的脑肿瘤,增强扫描也有助于明确肿瘤的边缘,并帮助作定性诊断。由于血脑屏障破坏往往提示存在肿瘤异常对比增强程度经常与脑内肿瘤的良恶性个有相关性,因而,增强扫描已经成为术前或针吸活检前脑肿瘤的重要的检查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此肿瘤由于有穿通血管如纤维状细胞星形细胞瘤、脉搏络丛乳头(状)瘤以及肿瘤放疗后,它们亦会场发生显著对比增强,不能草率诊断为恶性度或肿瘤复发。
六、周围水肿情况
肿瘤所并有的水肿属于血管源性水肿,由于血脑屏障受损,造成稍有蛋白质的液体周围积聚。脑白质由于血管内皮间接合较松驰,使得肿瘤周围水肿较容易在脑白质中发生、发展。由于水肿液体中自由水含量高,因而,它使T1 和T2时间均延长,尤其在敏感的T2加权图像上呈十分明显的高信号。由于在血脑屏障受损严重时蛋白质亦可随水份进入血管外间隙,使得水肿液体中结合水成人也增多,届时,水肿与肿瘤的界限就有可能不清楚,尤其是在T1 和T2 较长的肿瘤。要识别肿瘤与周围水肿只有通过Gd-DTPA增强MR扫描。对于脑内肿瘤的级数与血脑屏障的受损程度相关,后者又决定了水肿的轻重。
肿瘤周围水肿实际上并不是象上述描述得那么简单,还与肿瘤的部位、肿瘤的性质以及病人的浑身情况包括免疫功能有关。脑膜瘤以及脑外转移往往造成明显的周围水肿,脑膜瘤在压迫邻近脑皮质、阻断其血供情况下。会发生十分明显的周围水肿。脑转移往往较同样大小的胶质瘤周围水肿范围大,然而,也有脑转移没有明显周围水肿的。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尽管脑内有多个肿瘤,但周围水肿并不一定非常明显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