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在四大检查中显像特点
脑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颅内较常见的肿瘤,其约占颅内肿瘤的46%左右。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很高,一般而言,其低级别混合型胶质瘤中位生存期约为6-7年,而高级别更是只有3-5年生存期。早期发现脑胶质瘤仍然是治疗的关键。那么,哪些检查能够用于发现脑胶质瘤呢?
头颅CT
头颅CT,也称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速度快、价格低,能够清晰显示骨性结构和颅内出血是其很大的优点,头颅CT成为体检等筛查脑肿瘤的主要手段。
CT平扫少突胶质细胞瘤多表现为质地不均匀的肿瘤,可呈稍低、等、稍高密度,其特征性改变是病灶内有大而不规则的高密度钙化,常呈条带状。
MRI
磁共振(MRI),可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在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是第一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均优于CT。MRI对病理分级低的星形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很大。其较满意地显示了肿瘤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它所具有的三维成像特点,为手术方案的拟订、放疗计划的确定以及立体针吸收活检的入路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在MRI中,星形细胞瘤平扫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程度取决于其内部结构。增强扫描侵润性生长的星形细胞瘤一般无强化或现有轻微斑点样强化,囊性星形细胞瘤可见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PET/CT检查
PET/CT,也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其是通过生物学特点,如功能、血流、代谢等反映体内各部位组织的状态,来达到疾病诊断目的的。PET/CT显像主要用于评价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和鉴别手术及放疗后复发与瘢痕等。
针对脑胶质瘤,其可通过探测肿瘤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情况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而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在PET/CT检查中,一般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表现为颅内低密度灶,类似水肿;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灶密度则是不均匀,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或钙化,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脑胶质瘤在PET-CT与MRI图像】
MRS
MRS也称磁共振波谱分析,是利用磁共振进行一种无创伤性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化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MRS与MRI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另外MRS还可评价脑胶质瘤的分级,反映脑胶质瘤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MRS检测代谢的指标主要有:⑴ NAA水平是正常神经元的标志;⑵ Cho水平是膜转运增加或细胞密度增高的标志;⑶ Cr水平是一种能量代谢的标志物;(4)Lac水平是无氧代谢的产物。通过检测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对判断病变的代谢情况,特别是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以及恶性肿瘤与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评点脑肿瘤各种影像学检查】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