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检查的放射性“核素”来自哪里?
受检者带有的放射性就是来自于这个显像药物。因此,受检者一般都要在带有防护的房间内注射这个显像药物并隔离休息,等待进行PET/CT检查。
那么为什么要用带有放射性的核素作为显像药物呢?这就不得不说到PET/CT的工作原理了。
在向人体内注入放射性核素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它射出的电子的衰变情况,来判断它被身体不同组织所摄取的情况。
由于这种示踪剂是一种类葡萄糖物质,而肿瘤等病灶的特征就是对葡萄糖的摄取要比正常组织高很多,这样就可以发现病灶的位置。
这种类葡萄糖物质称为“18F-FDG”。这个18F就是受检者放射性的来源。它是一种可以自动发射出伽玛射线的放射性元素。
18F,也即F-18,或氟-18,它是氟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它的原子核内含有9个质子与9个中子,原子核很不稳定,容易放出电子,所以具有放射性。
18F是通过一种叫做回旋加速器的专业化学仪器产生的。其产生的过程略复杂,没有大学化学以上的知识是看不懂的。不过通俗地说,它是将氢分子(H2)电离成氢负离子(H-),再剥离电子,形成质子,再拿它去轰击18O-H2O分子而产生的。
回到PET/CT上来,做PET/CT检查的受检者一般注射的显像药物剂量大约在5~10mci(毫居里,电离辐射单位)左右,完成检查需要的时间约2小时,此时,受检者体内的放射性药物仍有残留,但已经衰减到一半。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