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做完会引起癌症扩散吗?
PET/CT做完并不会引起癌症扩散。PET/CT技术虽涉及一定的辐射,但其辐射剂量相对较低,通常在医学影像检查中被认为是安全的。
“辐射会致癌”,这在许多人心中已成为一种普遍认知。确实,辐射在一定程度上与癌症的发生有关。然而,在PET/CT检查中,所使用的辐射剂量是严格控制的,远低于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阈值。
PET/CT,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完美结合,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代谢信息以及精确的解剖位置信息。这项技术在癌症诊断、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ET/CT检查过程中,患者会服用少量的放射性核素18F-FDG,这是一种与人体生命代谢所必需物质相似的示踪剂。通过探测18F-FDG在体内的放射性分布,医生可以了解癌细胞的浸润情况,从而确定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18F-FDG对人体的危害极小,其半衰期非常短,只有两个小时。检查后通过大量喝水,可以加快示踪剂的代谢,24小时内体内基本代谢完毕,不会对人体产生长期损害。
PET/CT的辐射剂量主要来源于CT部分,但即便是这部分辐射,也远低于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的公众剂量限制。更重要的是,PET/CT所使用的辐射是短暂的,不足以导致肿瘤细胞的扩散。
癌症的扩散主要由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决定,与PET/CT检查所产生的辐射无直接关联。虽然频繁的检查可能会增加个体暴露于辐射的风险,但对于需要进行PET/CT检查的患者而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检查频率,是完全可以确保安全的。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