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国际临床分期法
我国于1978年12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乳腺癌临床与基础理论工作座谈会,正式 使用国际抗癌协会1872年修订的乳腺癌临床分期法,简称国际分期法。在国际上已被世界各国的临床工作者普遍接受,并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和学术交流中统一规范化使用。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TNM国际分期法:它是国际抗癌协会提出的。1969年和1972年两次修订,T(原发癌瘤)、N(局部淋巴腺)、和M(远处转移)三个字母的右下角可再附加0、1、2、3、4等数字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和某一癌瘤的目前临床情况。
T0:乳腺内无或未触及癌瘤。
T1:癌瘤直径≤2cm,无乳头内陷,无皮肤粘连、无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2:癌瘤直径≤5cm,可有轻度的皮肤粘连和乳头内陷,但无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3:癌瘤直径>5cm,皮肤明显粘连。
T4:癌瘤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
T4a:癌瘤固定于胸壁。
T4b:患侧乳腺出现桔皮样水肿,溃疡或有卫星结节。
T4c:兼有T4a和T4b两种乳腺病理改变。
T4d:炎性乳癌。
N0: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腺。
N1:同侧腋窝触及淋巴腺,直径≤2cm。
N2:同侧腋窝淋巴腺直径>2cm,融合成块或淋巴腺与周围组织粘连。
N3: 同侧锁骨下或锁骨上有可能触及的淋巴腺;上肢水肿。
N1a:可触及淋巴腺但估计没有癌转移。
N1b:可触及淋巴腺并有癌转移。
N1(+):未触及的淋巴腺中已经有癌转移。
N1(-):触及到的淋巴腺中无癌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癌组织侵犯整个乳腺皮肤。
M1b:对侧腋淋巴腺及对侧乳腺受累。
M1c:X线或临床证实有肝、骨、肺、胸膜转移。
根据以上标准,乳癌在临床上可分成5个期。
Tis:乳腺非浸润癌。
乳腺癌浸润癌又分为4个期:
Ⅰ期:(T1N0M0、T1N1aM0、T0N1bM0、T1N1bM0)。
Ⅱ期:(T2N0M0、T2N1aM0、T2N1bM0、T1-2、N2-3、M0)。
Ⅲ期:T3-4、N0-3、M0。
Ⅳ期:T1-4、N0-3、M1。
简单来说:
Ⅰ期:癌肿<2cm,无腋淋巴性转移。
Ⅱ期 :癌肿<5cm,已经有腋淋巴道转移。
Ⅲ期:凡癌组织有锁骨上、下淋巴腺转移或患侧上肢有水肿者。
Ⅳ期:凡癌组织发生远距离转移者。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