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有什么用?肿瘤筛查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癌症筛查,是对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筛查,有助于尽早发现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导致的异常现象,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过,癌症筛查对健康的益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有研究发现,筛查带来的健康益处大约有10年的滞后期。
研究人员对美国健康与退休调查(HRS)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涉及3257名平均年龄77.8岁的女性(为乳腺癌筛查队列)和2085名平均年龄为76.1岁的男性(为前列腺癌筛查队列)。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健康状况、合并症(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生活方式等信息;加入研究前2年内,参加乳腺X线检查或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的信息;以及随访期间的死亡信息。此外,研究人员每2年对受试者进行1次随访,以更新相关信息。
统计发现,1544名女性接受了乳腺X线检查,筛查率为47.4%;1065名男性接受了PSA检测,筛查率为51.1%。在平均长达10年的随访期间,1640名(50.4%)女性和1152名(55.3%)男性发生死亡。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进行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筛查,分别与受试者10年死亡风险降低相关。相比于未进行乳腺X光检查的女性,进行乳腺X光检查与女性受试者10年死亡风险降低33%相关。相比于未进行PSA检测的男性,进行PSA检测与男性受试者10年死亡风险降低12%相关。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乳腺癌筛查或前列腺癌筛查,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并未直接表明因果关,而且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应开展更多研究,更好地识别、探索和测量癌症筛查对死亡风险的影响。
研究强调,该研究发现,在考虑到年龄、合并症和功能状况后,接受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筛查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总而言之,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筛查,对死亡风险降低有益。如果到了一定年龄,应及时参与到相关筛查中,促进健康。
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建议,根据女性年龄,一般风险人群的乳腺癌筛查策略如下:
20~39岁女性:1.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2.每1-3年1次临床检查。
40~69岁女性:1.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2.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条件不具备时,可选择乳腺超声检查);3.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 与超声检查联合;4.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5.每年1次临床检查。
70岁以上女性:1.机会性筛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2.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3.每年1次临床检查。
如果有以下三种情况的人群,则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3.既往行胸部放疗。
小于40岁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可以提前进行筛查,筛查间期 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手段。
对于前列腺癌的筛查,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建议,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在充分告知筛查风险的前提下,进行以PSA检测为基础的前列腺癌筛查。高危人群包括:年龄>50岁的男性;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健康状况、合并症(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生活方式等信息;加入研究前2年内,参加乳腺X线检查或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的信息;以及随访期间的死亡信息。此外,研究人员每2年对受试者进行1次随访,以更新相关信息。
统计发现,1544名女性接受了乳腺X线检查,筛查率为47.4%;1065名男性接受了PSA检测,筛查率为51.1%。在平均长达10年的随访期间,1640名(50.4%)女性和1152名(55.3%)男性发生死亡。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进行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筛查,分别与受试者10年死亡风险降低相关。相比于未进行乳腺X光检查的女性,进行乳腺X光检查与女性受试者10年死亡风险降低33%相关。相比于未进行PSA检测的男性,进行PSA检测与男性受试者10年死亡风险降低12%相关。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乳腺癌筛查或前列腺癌筛查,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并未直接表明因果关,而且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应开展更多研究,更好地识别、探索和测量癌症筛查对死亡风险的影响。
研究强调,该研究发现,在考虑到年龄、合并症和功能状况后,接受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筛查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总而言之,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筛查,对死亡风险降低有益。如果到了一定年龄,应及时参与到相关筛查中,促进健康。
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建议,根据女性年龄,一般风险人群的乳腺癌筛查策略如下:
20~39岁女性:1.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2.每1-3年1次临床检查。
40~69岁女性:1.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2.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条件不具备时,可选择乳腺超声检查);3.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 与超声检查联合;4.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5.每年1次临床检查。
70岁以上女性:1.机会性筛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2.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3.每年1次临床检查。
如果有以下三种情况的人群,则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3.既往行胸部放疗。
小于40岁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可以提前进行筛查,筛查间期 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手段。
对于前列腺癌的筛查,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建议,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在充分告知筛查风险的前提下,进行以PSA检测为基础的前列腺癌筛查。高危人群包括:年龄>50岁的男性;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
荐 相关文章
3种炎症不要拖延 容易致癌
结肠炎分结肠克罗恩病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转变为癌症的概率更大:8年以上癌变的几率低于1%,以后每年患癌几率增加0.5%~1%,20年以上的癌变几率达5%~10%。[详细]
平时越开朗的人越容易得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对平常喜欢的食物提不起兴趣和动力,有消极言行等。很多群众对抑郁症存在固定印象,认为内向的人才是得抑郁症的主体,阳光、性格开朗、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实际上,抑郁症有其诊断标准,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会展现出悲观的状态,不能简单以人表现出来的个性判断。[详细]
戒烟可以降低肺癌发生的概率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肺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10-13倍。吸烟的人更容易患肺癌,风险更高,而且还会增加其他癌症发病风险,比如胃癌和膀胱癌等。[详细]
如何尽量避免乳腺癌的发生
3、每月做一次自查;在洗澡时观察双侧乳腺是否对称,抬起手臂改变体位检查是否有包块,并观察变化。自行触摸乳房有没有肿块:尤其是一些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质地比较硬,或者是活动度比较差的肿块,要引起注意。肿块并非一定为乳腺癌,若自检有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规范治疗。[详细]
染发会致癌吗
长期染发对于癌症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目前在市场上出售的染发剂多数含有苯二胺,苯二胺是致癌物质,具有较强致癌性。如果长期接触含有苯二胺的染发剂,苯二胺会在皮肤蓄积,吸收入血。[详细]
早睡早起远离癌症
遗传、年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均与癌症的发生有关。约80%的癌症形成与后天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所以要想远离癌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对于遗传和年龄我们无法干预,但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却可以干预。[详细]
高血脂的癌症患者如何饮食
禁止摄入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油 、猪油、奶油等,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成分,大量食用容易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不利于疾病恢复,还可能会增加脑卒中的复发概率。
低脂肪饮食:如蔬菜、水果、蛋类、豆类、粗纤维谷物、各类奶制品等,均属于低脂肪食物,对于患者血脂的影响较小、尽量避免吃肥肉、油炸食品等食物,以防止血脂升高,而加重病情。[详细]
膀胱癌做什么检查?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50岁以上病人多见,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男女患病之比约为4∶1。超声检查是诊断膀胱癌较常用、较基本的检查项目,有经腹、经直肠、经尿道三种检查方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可以显示肿瘤基底部的血流信号。[详细]
喝酒致癌是真的吗?
当过量酒精进入身体后,酒精会反复伤害同一位置的细胞,尤其是烈性酒会对口腔和食管黏膜造成反复刺激和损伤。当我们的人体对损伤的黏膜及逆行反复修复时,可能会引起黏膜过度增生,从而引起癌症。当酒精损伤了消化道黏膜后,“防线”被摧毁,食物当中的致癌物也更容易接触下层细胞,从而引发癌症。[详细]
为什么说“防癌体检≠健康体检” ?
这样的体检对个人不具针对性,癌症体征和症状易被忽视。相比之下,防癌体检是一种专业的体检方式,由肿瘤专科医生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全身检查,能够有效发现早期肿瘤或获取受检者的高危因素,从而预防肿瘤发生。[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