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一例
司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一例
司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致IV°骨髓抑制的例子:
司莫司汀简介:司莫司汀属亚硝脲类烷化剂,为洛莫司汀的衍生物,抗肿瘤机制与卡氮芥相似。因可透过血脑屏障,临床上除了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外,对脑瘤及各种恶性肿瘤脑转移也有疗效。本药口服吸收迅速,易为病人接受,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其对骨髓、消化道及肝肾有毒性。我们报道1例应用司莫司汀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致长期IV°骨髓抑制的病例。
1、临床资料:病人女,39岁,3年前行左乳癌治疗术,分期为T3N1M0,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后行环磷酰胺+阿霉素方案辅助化疗3周期,未做放疗及内分泌治疗。1年前全面复查时头颅CT提示脑转移,后接受全脑放疗,总剂量25Gy。3月后复查CT提示出现新发脑转移灶,之后开始服用司莫司汀治疗,化疗计划为250mg每6周1次。给药前血常规正常。初次服用后,监测血常规无明显下降。6周后第2次给药。服用5周后复查血常规WBC 0.8×109/L,Hb 70g/L,PLT 12×109/L,属IV°骨髓抑制。同时病人出现鼻出血、皮肤瘀点症状,停止继续用药并住院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WBC很低达0.5×109/L,PLT很低达12×109/L,分别出现在第2次服药后的第50天及第56天。给予白介素-11升血小板、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升白血球及成分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近2月,疗效差,监测血常规始终处于IV°骨髓抑制状态。停用司莫司汀3月后,我们为病人行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检查。骨髓穿刺结果提示未见异常细胞浸润,增生程度属活跃。骨髓活检示增生性骨髓活检改变。考虑病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10天后血常规上升至WBC 1.5×109/L,Hb 80g/L,PLT 35×109/L。病人自动出院。后经随访得悉病人于出院半月后血常规升至正常水平。
2 、讨论
本例病人既往否认血液系统疾病,且应用司莫司汀期间未进行其他抗华体会手机娱乐 ,同时骨髓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浸润,故考虑长达3月余的IV°骨髓抑制为司莫司汀造成的不良反应。
司莫司汀中等毒性剂量为225mg/m2,服药期间血小板减少低谷一般出现在服药后4周左右,白血球减少低谷出现在5~6周,持续6~10天,口腔炎、脱发、肝功损伤等毒性均为轻度。骨髓抑制呈延迟性反应,有累积毒性(总量大于900mg)。
本患按150mg/m2服用2次,总量500mg,出现迟发骨髓抑制,程度重,时间长,且对白介素-11、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反应差。考虑是否与既往行浑身化疗及全脑放疗致骨髓相对脆弱有关。若改为小剂量每周疗法能否减轻此毒性尚需临床研究指出。需提醒广大临床工作者应用此药时,对于老年人、KPS评分低及近阶段接受过放、化疗的病人,应尤为重视其迟发骨髓抑制毒性,需严密监测血象变化及临床症状来指导用药,免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司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致IV°骨髓抑制的例子:
司莫司汀简介:司莫司汀属亚硝脲类烷化剂,为洛莫司汀的衍生物,抗肿瘤机制与卡氮芥相似。因可透过血脑屏障,临床上除了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外,对脑瘤及各种恶性肿瘤脑转移也有疗效。本药口服吸收迅速,易为病人接受,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其对骨髓、消化道及肝肾有毒性。我们报道1例应用司莫司汀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致长期IV°骨髓抑制的病例。
1、临床资料:病人女,39岁,3年前行左乳癌治疗术,分期为T3N1M0,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后行环磷酰胺+阿霉素方案辅助化疗3周期,未做放疗及内分泌治疗。1年前全面复查时头颅CT提示脑转移,后接受全脑放疗,总剂量25Gy。3月后复查CT提示出现新发脑转移灶,之后开始服用司莫司汀治疗,化疗计划为250mg每6周1次。给药前血常规正常。初次服用后,监测血常规无明显下降。6周后第2次给药。服用5周后复查血常规WBC 0.8×109/L,Hb 70g/L,PLT 12×109/L,属IV°骨髓抑制。同时病人出现鼻出血、皮肤瘀点症状,停止继续用药并住院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WBC很低达0.5×109/L,PLT很低达12×109/L,分别出现在第2次服药后的第50天及第56天。给予白介素-11升血小板、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升白血球及成分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近2月,疗效差,监测血常规始终处于IV°骨髓抑制状态。停用司莫司汀3月后,我们为病人行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检查。骨髓穿刺结果提示未见异常细胞浸润,增生程度属活跃。骨髓活检示增生性骨髓活检改变。考虑病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10天后血常规上升至WBC 1.5×109/L,Hb 80g/L,PLT 35×109/L。病人自动出院。后经随访得悉病人于出院半月后血常规升至正常水平。
2 、讨论
本例病人既往否认血液系统疾病,且应用司莫司汀期间未进行其他抗华体会手机娱乐 ,同时骨髓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浸润,故考虑长达3月余的IV°骨髓抑制为司莫司汀造成的不良反应。
司莫司汀中等毒性剂量为225mg/m2,服药期间血小板减少低谷一般出现在服药后4周左右,白血球减少低谷出现在5~6周,持续6~10天,口腔炎、脱发、肝功损伤等毒性均为轻度。骨髓抑制呈延迟性反应,有累积毒性(总量大于900mg)。
本患按150mg/m2服用2次,总量500mg,出现迟发骨髓抑制,程度重,时间长,且对白介素-11、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反应差。考虑是否与既往行浑身化疗及全脑放疗致骨髓相对脆弱有关。若改为小剂量每周疗法能否减轻此毒性尚需临床研究指出。需提醒广大临床工作者应用此药时,对于老年人、KPS评分低及近阶段接受过放、化疗的病人,应尤为重视其迟发骨髓抑制毒性,需严密监测血象变化及临床症状来指导用药,免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