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如何预防胃息肉?
小李这一阵总胃疼、胃胀、恶心,还有点消化不良,去医院一做胃镜检查,发现了胃息肉。她上网一搜,吓坏了,人家都说,胃息肉是胃癌先兆!
下面请医生给我们详细讲讲吧!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肠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说通俗了,就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一块小肉疙瘩。胃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可以达到十几枚、几十枚甚至上百枚。胃息肉的直径多数为几毫米,有时可见直径大于1厘米的,直径数厘米的息肉很少见。
胃息肉会导致哪些症状?
大多数散发性胃息肉患者不会有特殊不适的症状,但胃息肉可能会合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所以有些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上腹隐痛、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果息肉体积较大、数量较大,或者位置特殊(位于贲门或者幽门的位置),或有糜烂渗血等情况,就可能会出现腹痛、吞咽不畅、腹胀、黑便、贫血等症状。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胃息肉确实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但风险有大有小,不可一概而论。具体要根据息肉的大小和病理类型进行判断。
大小:胃息肉直径≥1cm,癌变风险可能会增加,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
胃息肉的病理分型比较复杂,但其病理分型与癌变风险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发现息肉,应取活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病理类型。
1.胃底腺息肉。有些可能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有关,其癌变率不到1%。
直径<1cm的息肉在患者停用质子泵抑制剂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消失;直径≥1cm,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
2.增生性息肉。通常与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等长期慢性炎症有关,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癌变率也是比较低的,有研究报道其发展为上皮内瘤变的概率为5%~19%。40%的增生性息肉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会消退,直径≥1cm者癌变风险有所增加,多数地区的指南直径>0.5cm者要切除。
3.腺瘤性息肉。此息肉为高危息肉,特别是直径>2cm、病理为绒毛状腺瘤者,据文献报道,癌变率可达28%~40%。
腺瘤性息肉可能跟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存在一定相关性,进行内镜下切除,并建议术后定期做胃镜复查,监测时间3~5年。
腺瘤性息肉在胃息肉所占比例较低,大多数胃息肉是癌变风险比较低的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且部分息肉可能在治疗胃炎或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自己就消失了。
如何预防胃息肉?
胃息肉发生有很多因素,包括基因遗传、胃黏膜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不恰当地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不恰当地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脂低纤维饮食)等。
健康知识“划重点”
除了遗传因素外,其余的因素我们都可以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戒烟戒酒,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等。
2.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3.使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避免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
下面请医生给我们详细讲讲吧!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肠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说通俗了,就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一块小肉疙瘩。胃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可以达到十几枚、几十枚甚至上百枚。胃息肉的直径多数为几毫米,有时可见直径大于1厘米的,直径数厘米的息肉很少见。
大多数散发性胃息肉患者不会有特殊不适的症状,但胃息肉可能会合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所以有些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上腹隐痛、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果息肉体积较大、数量较大,或者位置特殊(位于贲门或者幽门的位置),或有糜烂渗血等情况,就可能会出现腹痛、吞咽不畅、腹胀、黑便、贫血等症状。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胃息肉确实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但风险有大有小,不可一概而论。具体要根据息肉的大小和病理类型进行判断。
大小:胃息肉直径≥1cm,癌变风险可能会增加,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
胃息肉的病理分型比较复杂,但其病理分型与癌变风险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发现息肉,应取活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病理类型。
1.胃底腺息肉。有些可能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有关,其癌变率不到1%。
直径<1cm的息肉在患者停用质子泵抑制剂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消失;直径≥1cm,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
2.增生性息肉。通常与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等长期慢性炎症有关,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癌变率也是比较低的,有研究报道其发展为上皮内瘤变的概率为5%~19%。40%的增生性息肉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会消退,直径≥1cm者癌变风险有所增加,多数地区的指南直径>0.5cm者要切除。
3.腺瘤性息肉。此息肉为高危息肉,特别是直径>2cm、病理为绒毛状腺瘤者,据文献报道,癌变率可达28%~40%。
腺瘤性息肉可能跟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存在一定相关性,进行内镜下切除,并建议术后定期做胃镜复查,监测时间3~5年。
腺瘤性息肉在胃息肉所占比例较低,大多数胃息肉是癌变风险比较低的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且部分息肉可能在治疗胃炎或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自己就消失了。
如何预防胃息肉?
胃息肉发生有很多因素,包括基因遗传、胃黏膜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不恰当地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不恰当地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脂低纤维饮食)等。
健康知识“划重点”
除了遗传因素外,其余的因素我们都可以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戒烟戒酒,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等。
2.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3.使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避免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荐 相关文章
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胃癌的发病部位
胃癌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胃窦部,只有明确胃癌的发病部位,才能进行临床检查,判断胃癌病情进展程度,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诊断依据。[详细]
预防胃癌从“嘴巴”开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脂饮食逐渐成为主流,而“高脂”是导致肥胖的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肥胖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肥胖还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甲状腺癌、食管癌、结肠癌(尤其是男性)等。[详细]
五大伤胃坏习惯
5、常吃加工肉制品
香肠等为延长保质期,多会加入过多防腐剂,增加致癌风险;腌肉、熏鱼等加工肉制品含大量亚硝酸盐,在人体内极易形成致癌物,这也是我国沿海地区,以及日本人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详细]
胃癌的十种表现
吃得过饱,胃里盛不下这么多东西的时候会导致食物反流到食管里,导致烧心。经常吃甜或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使胃酸分泌过多。胃酸过多除了会腐蚀胃以外,如果出现胃里的东西反流到食管里,感觉到烧心反酸的时候,说明你的食管也会被胃酸腐蚀,所以长时间有烧心反酸症状的人不仅仅是胃里容易出现问题,食管也会出现一些炎症。[详细]
胃癌检查好方法
胃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癌前病变者,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肠上皮化生、胃溃疡等;有胃癌及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有不良饮食习惯,喜欢高盐饮食,腌熏制品、缺少新鲜蔬菜的人群;三餐不规律、大量饮酒、吸烟、喜食过辣过烫的人群;长期心理状态不佳,压力过大、压抑等,伴有长期存在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症状者等。[详细]
胃癌术后还要化疗吗?
胃癌手术后是否需要化疗,要根据胃癌的分期来决定。治疗胃癌较常用的方法是手术治疗,适于任何分期的胃癌治疗。根据胃癌的分期和病理类型可选择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管腔内支架置放术、管腔内激光疗法、胃空肠吻合术等。[详细]
大便里有黑色的东西是什么原因?
先不要自己吓自己,大便发黑不一定就是某种疾病,先想想自己前一天吃了什么。因为吃含铁量高的食物以及黑色素含量高的食物是会导致大便变黑的,有的时候容易和便血混淆。[详细]
胃不消化怎么办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悲痛,可影响交感神经,从而造成胃部肌肉收缩频率缓慢,蠕动力不足,可通过看书、听音乐、外出游玩,缓解紧张的状态[详细]
胃癌年轻化怎么办
吃的正确才健康对于吃,我们应该健康、科学、合理的吃,不能随意,以麻辣烫来说,深受年轻人的喜欢,但是,这些麻辣烫,不仅麻辣而且温度极高,过多的食用温度高的食物,对于食管、食道、胃粘膜也有损伤。[详细]
幽门螺杆菌知多少
提起幽门螺杆菌,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身边很多经常胃痛的朋友在做胃镜检查后也有一些查出了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然而,又听闻幽门螺杆菌和恶性胃溃疡以及胃癌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便又吓得心惊胆战,谈菌色变。那么幽门螺杆菌到底会不会致癌呢[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