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深入解读癌症性格秘密
中医理论体系注重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相互关系,癌症多年的谜题将被揭开。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是癌症的发病机理,而情志失调是导致气血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它们是人体正常的情绪表现,但是如果太过就会成为致病因素。《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气也,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可见七情所伤较容易致气机功能紊乱,从而形成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病理状态,致使脏腑功能障碍,出现器质性病变。
情绪导致气血状态的改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的变化对气血在体内的流动方向有定向性和定位性。
例如在发怒的时候,气血被定向地导引向上,这时人表现为面红耳赤、怒目圆瞪、声调高亢对问题思虑过度、多疑、猜想、嫉妒等,则气血流动不畅,定位于脏腑之间,造成脾胃运化无力,出现食欲下降、脘腹胀满等症。这就是怒则气上、思则气结。《灵枢*百病始生篇》说:“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而积皆成矣。”无论气上还是气结,较终都将导致气行不畅,气血凝滞,形成癌肿。
2.思想、情感、行为变化所致的气血变化对身体有滞留性
①情绪的波动在事件发生当时使气血上逆,事件过后,似乎就没有感觉了。可实际上,如果没有从心理上完全消除对该事件的嫌隙,这种气血上逆的病理改变会在身体内一直保留下去。
②即使是心情完全恢复了平静,身体中已经发生的变化也会保持一段时间才能消失。
③若情绪经常波动,不正常的气血状态还会累积。长期非生理状态的气血变化较终会导致病变的发生。
3.思想、情感、行为的变化导致气血亏虚,正气不足,难以抵抗病邪侵袭
《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发生与否除了与邪气的多少有关,还取决于正气的强弱。也就是说,如果人的身体健康,免疫系统正常,是有对抗致病因素既癌细胞的能力的。在七情中,悲和忧都耗伤正气;思伤脾,以致运化不利,精血不足,较终导致正气衰弱。可见,不良的思想、情感、行为可降低人体免疫系统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导致癌症的发生。
阅读:肚子赘肉多,不仅不美观还会影响记忆力 儿童肿瘤早期表现不可大意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