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早防早查早治疗的好处

来源:医生在线 时间:2011/03/24 16:22 阅读:243
分享
  胰腺癌是一种极为凶险、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以前仅占恶性肿瘤的1%,而近年来已成为发病率升高较为明显的恶性肿瘤。过去,人们常说,肝癌是“癌中之王”,而胰腺癌则是“王中之王”。近年来,在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排行榜上,胰腺癌始终占据“王中之王”的位置,岿然不动。

  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方法,所以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难以得到早期治疗,且胰腺癌早期就可广泛转移,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常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目前,只有10%~15%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其中能治疗者仅为5%~7.5%。胰腺癌的预后极差。

  医务人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使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呈上升趋势,总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胰腺癌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

  胰腺癌的发生日益年轻化,胰腺癌的发病年龄整整提前了20岁,发病高峰期由10年前的60岁左右提前至现在的40岁左右。患者大多数为事业有成之士,有饮食、化学药物、吸烟、糖尿病和慢性胰腺炎五大致病因素。该病具有很强的摧残性,患者很痛苦,生存质量差,严重者彻底丧失劳动能力。
  目前对胰腺癌的治疗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由于胰腺癌的表现是上腹部疼痛,很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而错过优等的治疗时机。家族史中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人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须定期进行随访。

  尽管胰腺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但只要提高警惕,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其“蛛丝马迹”的。一般认为,40岁以上患者近期出现下列临床表现者,应考虑胰腺癌的可能:

  第一,初期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说不清的不适闷堵感,时轻时重,时有时无,一般夜间更明显。

  第二,出现黄疸,而没有胆结石等疾病。胰腺癌病人90%有黄疸,黄疸多出现于腹痛发生3个月左右。

  第三,体重减轻。胰腺癌虽隐秘,但其引起的消耗却遮掩不了。约有80%的患者体重明显减轻,在数月内体重可减轻15千克,渐呈恶病质状态。胃病患者因消化吸收障碍也会有体重减轻,但不会如胰腺癌这般明显。

  第四,近期出现脂肪泻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日常如何预防胰腺癌? 胰腺肿瘤常被称为“癌王”。为什么是“癌王”?胰腺癌发病率高。目前,所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胰腺癌。而且其他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基本接近。这意味着胰腺癌的治疗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胰腺癌被称为“癌王”。与胰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很多,如吸烟、酗酒、肥胖等。家族史也是一个问题,但没有确切原因的明确信息。[详细] 哪七种人易得胰腺癌?胰腺癌高危人群你了解吗 尽管胰腺癌的诊治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预后仍不乐观。作为“癌王”,胰腺癌在实体女性肿瘤中已占第七位,在男性中则排名第八位,且死亡人数与发病人数几乎完全相近。所以关于胰腺癌的治疗,一定程度上防大于治,胰腺癌高危人群尤其需要警惕。[详细] 为什么会得胰腺癌呢?为什么无缘无故就得胰腺癌呢? 为什么会得胰腺癌呢?为什么无缘无故就得胰腺癌呢?很多人都会“闻癌色变”,对胰腺癌这个“隐形杀手”还是顾虑重重的。其实,胰腺癌潜藏我们身体,也潜藏在以下这些生活习惯中:[详细] 胰腺癌有什么症状?胰腺癌预后情况怎么样? 1.腹痛,主要是上腹的剧痛、钝痛或胀痛,主要是肿瘤导致胰腺分泌困难或肿瘤压迫包膜引起的。若胰腺癌向周围神经侵犯,也可导致患者腹痛甚至后背疼痛,此时说明胰腺癌已到晚期。[详细] 预防胰腺癌应该吃什么?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胡吃海喝,很多人都因此患上; 胰腺癌。并且恶性肿瘤里常见的就是胰腺癌了。[详细] 胰腺怕两类食物 众所周知,胰腺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在进步迅速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变好,这导致了很多人引起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毛病。那么,对于胰腺怕的两类食物[详细] 胰腺癌的预防有哪些措施? 随着胰腺癌发病率的增高,很多人生怕被胰腺癌所“青睐”。但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心态,采取正确的措施,就能起到预防作用。[详细] 胰腺癌是否可以提前发现吗? 大家都知道,胰腺癌很凶险,往往发现之后,几个月人就走了,所以人们一直都在寻找能够提前发现胰腺癌的方法。这里说的提前,主要是指在症状出现之前发现它,从而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详细] 作为普通人该如何进行胰腺癌的预防? 随着胰腺癌发病率的增高,很多人生怕被胰腺癌所“青睐”。但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心态,采取正确的措施,就能起到预防作用。[详细] 如何有效预防胰腺癌?胰腺癌患者能吃辣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