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优势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其发病率居恶性血液病的第二位,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ET/CT显像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恶性肿瘤的增殖和代谢情况等信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MM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所需的基本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液、尿液和骨髓检查等,除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以对骨骼系统的病变进行评估。目前,在MM的诊疗过程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CT、MRI和PET/CT。其中,PET/CT可先于骨质结构变化,在早期发现骨髓的浸润和骨骼代谢的变化,这对于MM骨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8F-FDG是一种与葡萄糖结构相似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其可进入细胞并滞留在细胞内。当葡萄糖代谢处于平衡状态时,18F-FDG在细胞内的滞留量与细胞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体一致,通过18F示踪可反映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葡萄糖分布和摄取水平。MM的骨骼和髓外浸润病灶具有高代谢的特点,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显示为高摄取。
PET/CT显像不仅能够直观地显示出MM病灶的代谢情况,而且通过一次检查即可评价全身脏器和骨骼有无浸润,从而多方位、全方面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数量。因此,其对于MM的诊断,特别是对于存在髓外器官受累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