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您讲解女性常见良性乳房肿块及形成原因

时间:2016-08-11
分享
    乳腺健康是伴随每个女性一生的话题,乳腺疾病种类繁多,好发年龄与症状也各不相同。下面让青岛401医院伽马刀中心专家为您解析一下,常见乳腺良性肿块的好发年龄及形成原因。

 

乳腺腺病:好发于中年人,一般认为和内分泌紊乱及精神因素有关。可能与卵巢功能紊乱、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常、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泌乳素分泌增多,导致乳腺组织增生而发病。乳腺腺病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表。现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乳腺的腺泡和乳腺小导管明显的局灶性增生,并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属于乳腺增生的一种。且小叶结构基本失去正常形态,甚至腺泡上皮细胞散居于纤维基质中。根据病变的发展可分3期:即小叶增生、纤维腺病和硬化性腺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周期性疼痛,乳房肿块,月经紊乱。

 

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发病原因多由于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过高,调节失衡,加之患者对雌激素反应敏感,在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引起乳腺腺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过度增生,结构紊乱,形成肿瘤。由于乳腺纤维腺瘤与性激素分泌旺盛有关,故多发生在青年女性,且月经来潮前或绝经后妇女少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很少伴有乳房疼痛或乳头溢液。境界清楚,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富有弹性,无压痛,活动度较大,与皮肤无粘连。

 

乳腺囊肿:多发生于哺乳期女性。引起乳腺囊肿的原因有很多。如乳腺增生症、炎症或肿瘤压迫均可导致乳腺囊肿的发生。其中可能由于乳腺的一个腺叶或小叶导管堵塞,使乳汁积聚在导管内而形成乳腺囊肿。也可因为哺乳习惯不良,乳汁瘀滞于导管内,致使导管扩张,细菌侵入,继发感染,而形成乳腺脓肿。

 

导管内乳头状瘤:好发于40—50岁产后妇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良性乳房肿瘤。根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乳腺肿瘤分类,将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乳管壶腹以下大约1.5cm12级乳管(壶腹是指乳管接近乳头膨大成囊状的部位),又称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位于乳腺中央区乳晕下方,一般认为其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外周型乳头状瘤是指,终末导管-小叶系统发生的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位于乳腺的周围象限,一般认为是癌前期病变,癌变率为5%12%。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临床体检能触及肿块者,手术切除病变导管送检即可,待病理汇报。对病变范围较广、病理检查提示伴不典型增生者,如患者年龄较大,也可考虑行乳房单纯切除加即刻乳房重建手术。

 

乳腺导管扩张症:此病多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以5060岁为高发期。它是一种并不少见的临床疾病,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所以易被误诊为乳腺癌。其发病原因可由于乳腺导管排泄不畅,异常激素刺激或感染等因素引起。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手段进行治疗。

 

乳腺结核:多发生于2040岁妇女,病程缓慢。此病多继发于肺结核、肠结核或肠系膜淋巴结核,是经血源性播散或直接蔓延至乳房所引起的结核,初期乳房内有一个或数个结节,无疼痛或触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有皮肤粘连,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临床表现无发热。肿块软化后形成冷脓疡,可向皮肤穿出形成瘘管或窦道,排出有干酪样碎屑的稀薄脓液;少数病人的肿块经纤维化而变成硬块,使乳房外形改变和乳头内陷,不易与乳腺癌鉴别。但临床较为少见。通常以抗结核治疗为主,必要时需配合手术治疗。

 

 

分享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在线客服 或免费咨询热线:400-082-1008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