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很多,由于每一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体内不同的系统和器官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也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防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下面我们来重点探讨一下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其防治。
一、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
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对造血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骨髓中各种血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决定于它们半衰期的长短,白细胞的半衰期仅6h,血小板的半衰期为5~7d,较易引起减少;红细胞的半衰期长达120d.一般损伤DNA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RNA合成的药物次之,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小。骨髓抑制毒性代表药物,较明显的药物有蒽环类药物、氮芥、甲氨蝶呤、丝裂霉素、替尼泊苷、长春地辛、拓扑替康、多西他赛、紫杉醇、健择、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诺维本、开普拓等。
(2)消化道反应
临床主要表现:恶心、呕吐、厌食、急性胃炎、腹泻、便秘等,严重时出现胃肠道出血、肠梗阻、肠坏死,还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致吐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致吐作用也有分级:明显致吐的药物(致吐率90%~接近满分):顺铂、氮芥等。较强致吐(致吐率60%~90%):环磷酰胺、阿霉素、卡铂、亚硝脲类等。中度致吐(致吐率30%~60%):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蝶呤、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地辛等。弱致吐(致吐率6%~30%):博莱霉素、长春新碱等。
(3)变态反应
一般变态反应临床主要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低血压、过敏性休克等。引起变态反应的常见药物有:左旋门冬酰胺酶、平阳霉素、博莱霉素、紫杉醇、蒽环类药物、鬼臼毒类药物等。
(4)神经系统反应
临床主要表现:外周神经包括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可逆性末梢神经炎、深腱反应消失、下肢无力。中枢神经包括短暂语言障碍、意识混乱、昏睡、罕见惊厥和意识丧失。植物神经包括小肠麻痹引起的便秘、腹胀。听神经包括耳鸣、耳聋、头晕,严重者有高频听力丧失。引起神经系统毒性的常见药物有:紫杉醇、异环磷酰胺、丙卡巴肼、长春新碱、铂类等,且神经毒性多与药物剂量相关。
(5)心血管系统
临床主要表现: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非特异性ST-T异常,少数患者可出现延迟性进行性心肌病变。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反应较为突出,呈剂量累积性,如阿霉素积蓄量超过600mg/m2时,心肌病发生率可达15%以上。目前 阿霉素的累计总剂量不得超过。
(6)呼吸系统
临床主要表现:肺毒性包括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急性呼吸衰竭等。急性型可发生在治疗期间的任何剂量之间,初期发生干咳,X线检查阴性,几天到几周X线显示快速进行性改变,血氧值降低而需要给氧。急性肺毒性作用不可逆。慢性型主要与剂量有关,开始时患者出现干咳但不发热,当X线显示进行弥漫性浸润性改变时,应进行肺活检并停止治疗。主要药物有博莱霉素、卡莫司汀、丝裂霉素、甲氨蝶呤、吉非替尼等。
(7)泌尿系统
临床主要表现:肾损害包括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升高或蛋白尿,甚至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化学性膀胱炎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膀胱纤维化。代表性药物为顺铂。
(8)局部组织刺激反应
给药部位静脉炎。静脉滴注时漏出血管外造成疼痛、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溃疡,甚至坏死。外渗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损害药物:常见药物有胺苯吖啶、蒽环类、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长春碱类、鬼臼乙叉苷、氟尿嘧啶、紫杉醇、米托蒽醌、卡莫司汀、达卡巴嗪等。
(9)其他
脱发(常见,通常为可逆性),低钠(镁、钾)血症、高钙血症,刺激性结膜炎、视神经病、视网膜色素沉着、致盲,性腺功能失常,还可导致白血病、肾癌、膀胱癌。
二、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对待不良反应的原则是:思想重视、预防为主、及时处理、对症治疗。一旦发生如频繁呕吐,影响患者进食或电解质不平衡,腹泻超过5次或有血性腹泻,血象下降,白细胞<2×109/L、血小板<50×109/L,血象锐减,感染发热,体温超过38℃,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严重的脏器损害时,应立即停药。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肝功、肾功。对于突出的不良反应要有预防措施,如恶心呕吐的防治。如铂类和蒽环类化合物的强烈致吐,5-HT3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外周神经元的兴奋和迷走神经的活动而止吐。5-HT3受体拮抗剂代表性药物为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紫杉醇过敏反应的预处理可以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H2受体拮抗剂,如地塞米松:用药前12小时及6小时口服20mg.预防顺铂的肾毒性一般都采用水化,用药前静滴等渗葡萄糖液2000ml,当日输等渗盐水或葡萄糖液3000~3500ml,并用氯化钾、甘露醇及速尿,保持每日尿量2000~3000ml.注意血钾、血镁变化,必要时需纠正低钾、低镁。
另外,可以使用泌尿系统保护剂,如美司钠(Mesna),在体内可与尿液中环磷酰胺(CTX)和异环磷酰胺(IFO)的4-羟基代谢产物发生反应,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注意在化疗前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测,心律紊乱及心动过速可给予对症治疗。降低心脏毒性的药物:维生素E、辅酶Q10、ATP、乙酰半胱氨酸。在化疗中,发现漏液应立即停止注射,冷敷或温湿敷,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皮下注射10~20ml),用0.5%或1%普鲁卡因注射液封闭。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