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为何能治好胰腺癌?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抑制胰腺星形细胞(PSCs,一种能够产生细胞外基质的细胞)的活性,从而减缓致密结缔组织和胰腺肿瘤细胞之间的粘连,并且也可以改变免疫细胞来降低炎症,该效果在肥胖人群中较明显,这类人的肿瘤纤维化尤其严重。
研究者们主要研究了胰腺导管腺癌,这是胰腺癌较常见的一种形式,每年约有4万人死于此病。大约一半患者都是超重或者肥胖的,并且80%都患有2型糖尿病或者胰岛素抵抗性。我们已经知道,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要低于其他人,并且,胰腺癌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也会降低死亡率。但是在此研究之前,二甲双胍抵抗胰腺癌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也没有报道过二甲双胍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研究者发现,与未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肿瘤组织中的透明质酸(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水平要低30%。在胰腺癌动物模型中,接受二甲双胍的动物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1的表达水平大大降低,并且胰腺星形细胞(PSCs)得到了抑制。在人工培养的细胞实验中,研究者确证了二甲双胍降低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1产生的信号通路,以及二甲双胍防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聚集(巨噬细胞聚集能增加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
在肥胖的小鼠模型中,研究者发现,二甲双胍能够降低巨噬细胞60%的水平,也能抑制与重塑肿瘤组织细胞外基质相关的基因的表达。给予二甲双胍的小鼠,肿瘤细胞的上皮与间质间的转化(EMT)也会降低。二甲双胍的这些作用不受葡萄糖代谢和体重相关的代谢路径的影响。
阅读:胰腺癌晚期:治疗还是放弃? 胰腺癌如何选择内外科治疗?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