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基因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那么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是不是都很“安全”?从基因的角度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对食物不耐受产生的后果
对食物不耐受,简单可以理解为食用某种食物会感觉到不适。例如我们较常食用的小麦,很多人都会对小麦产生慢性不耐受,引起消化系统的炎症和机体免疫失衡,但是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那么这种人类食用了几千年的较较常见的食物,是如何引起消化系统,甚至免疫系统失调的呢?
我们都知道小麦淀粉是一种多糖,淀粉在一些酶的作用下转化成单糖等,果糖是单糖的一种形式。由于每个人对糖的吸收和代谢能力因遗传因素存在差异,某些有特定遗传因素的人会对果糖很敏感,例如具有ALDOA基因突变的人。对果糖吸收和代谢的改变会导致机体对果糖的敏感性,从而引起肠道的炎症。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对小麦中的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产生不耐受,就是我们俗称的面筋,同样也是由于相关酶的基因突变导致对小麦蛋白的吸收代谢障碍。这些过敏我们称之为食物的慢性不耐受,它对人体的损害不是一下形成的,而是经年累月逐渐积累的,较后导致身体一些器官、免疫系统受损,例如消化道慢性炎症,接下来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还有牛乳中的乳糖,如果你携带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突变,那么对于乳制品就会产生消化困难。有些人喝牛奶后会有腹泻、胀气和肠道疼痛反应,这可能就是由于遗传性的乳糖不耐受所致。在亚洲和黑人种族中这种性状更加普遍。除了明显的消化道问题外,那些有遗传性乳糖代谢困难的人,如果继续食用奶制品,发展成白内障的危险将大大增加。
持续食用“不耐受食物”会营养失衡
长期的食物不耐受引起的消化道炎症,影响免疫系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健康困扰,比如荨麻疹、失眠、便秘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会马上致命,但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长期下去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我们不是吃什么就会吸收什么,但的确是从吃的食物中吸收营养成分。如果持续摄入使基因反应异常的食物,引起肠道炎症和肠道功能损害,进而导致营养成分的吸收失衡,从而影响健康。
阅读:基因检测使你的营养平衡 基因检测有什么用途?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