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态性可有效预测慢乙肝干扰素治疗应答,已锁定CFB和STAT4两个基因
迄今为止,已确定1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易感基因位点。我国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Chen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补体因子B(CFB)rs12614是中国HBeAg阳性CHB患者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结合CFB rs12614和STAT4 rs7574865的多基因分数(PGS)可以有效区分PEG-IFNα应答者和无应答者。
该项研究对4项Ⅳ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的1623例中国汉族HBeAg阳性CH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应用PEG-IFNα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782例患者和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104周的841例患者,对每例CHB患者进行所有14个SNPs的基因分型,应用PGS评估多个SNPs的累积效应,对SNPs或PGS与联合应答及HBsAg清除的相关性进行评估。
结果,在PEG-IFNα治疗患者中,CFB的错义变异体rs12614与联合应答显著相关,rs12614 TT/CT基因型患者的联合应答率仅为CC基因型患者的1/3(7.4%对比22.6%,P = 0.009);此外,在PEG-IFNα治疗患者中,结合CFB rs12614和STAT4 rs7574865(之前报告与PEG-IFNα应答有关)的PGS与联合应答和HBsAg清除均呈显著相关性(P-trend分别为4.000 × 10-4和0.010)。然而,在NA治疗患者中,SNPs与治疗应答无关。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