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PD-1抗体的半衰期是越长越好,还是越短越好?
当我们用PD-1抑制剂阻断PD-1/PD-L1通路之后,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难免也会伤及人体的其他正常细胞和组织。此外,一些非T细胞的免疫细胞也会表达PD-1,PD-1抑制剂治疗势必也会干扰它们的活性和功能。因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可以发生在任何器官,例如肠、肝、肺等。
尽管如此,对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确切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好在只要临床医生规范化地遵循相关指南,就可以很好地管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做了其他的尝试。例如,有科学家认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可能与这类药物的半衰期长有关,他们正在尝试开发半衰期短,且能保持理想抗肿瘤活性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期更好地管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
此外,在2020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南第一版中,更新了一条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指南。指南指出,如果系统治疗方案中包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医生应该警惕这类药物的长半衰期,以及与其他药物联合时所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这也表明,半衰期较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或许可以减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当然啦,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除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之外,还有毒性反应等,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不良反应都与半衰期有关。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保持警惕,但也没必要投鼠忌器,只要规范化地监测和管理,就能够保障药物的安全应用。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