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中医怎么分类?怎样理解中医“脾脏”
首先,胰腺癌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脏腑,直接将现代解剖与传统医学的功能脏腑相对应,有比较大的困难。一些中医,对现代解剖与中医病位的相关研究,做了较深入的探索。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可能会对于胰腺癌在中医中的分类,以及相关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胰腺癌的病位对应现代解剖学胰腺,但是涉及中医的病位需要再进行研究,很多中医界的人士认为现代解剖学胰腺应属于中医“脾”的范畴。古籍中有记载:李东垣“脾长一尺,掩太仓”,按照古今度量衡的换算,这里“脾”的长度与现代解剖学胰腺长度相一致;清代名医·王清任关于“脾”的描述与现代胰腺相切合“脾中有一管,体象玲珑……脾之长短与胃相等”。
在对中医“脾”的定位中,《医纲总枢》有更确切的描述,书中记载:“脾形如狗舌,状如鸡冠……生于胃下,横贴胃底与第一腰骨相齐……中有一管,邪入小肠,名曰珑管”,极似现代解剖学胰腺的定位描述。
中医所言“积聚”“黄疸”病症也有多种分类,其中不少涉及胰腺癌范畴的描述,例如《内经》中提到的积、瘕、肠覃、肉瘤、肠瘤等积聚;《难经》提出了五脏积的分类,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其中脾积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胰腺癌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腹水等症状;《金匮要略》中提到的谷疸、酒疸、黑疸以及孙思邈提到的胃疸、心疸、肠疸、膏疸、肉疸等均与胰腺癌患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阅读: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