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典籍如何解释胰腺癌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治疗胰腺癌的经验当中,前人总结认为,本病可以分类为“积聚”、“黄疸”之类。中医中所论治的“脾”与西医的解剖学定位的“脾”不完全一致,这常常会给人带来误解。中医的“脾”依据一定的理论,常常包括西医的“胰”和“脾”。因而,在对本病的诊治过程中,常常以相关辨证为优先。
中医典籍中相关记载关于“积聚”“黄疸”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少中医文献中均有所记载。
《灵枢·五变》曰:“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认为患者脾胃感受外邪,运化失调,气血生成受限,不能充养皮肤、肌肉,正虚不能驱邪外出,邪气停留于胃肠,形成积聚。
《中藏经·积聚癥瘕杂虫论》认为体虚邪气久积、气血津液运输失常、气机瘀阻是积聚发生的重要病机,曰:“五脏六法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内外相感,真邪相犯,气血熏抟,交合而成也”。
《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认为积聚的发病与情志相关,忧思伤脾或气郁伤肝导致肝失疏泄,传化失司,导致气血经络不畅,久积而病。
《金匮要略·黄疸病》曰:“病黄疸,发热烦喘……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指出湿热之邪是黄疸发病的重要因素,湿热互结、阻滞中焦,升降失常、胆汁外溢肌肤,发而为黄疸。
阅读:
荐 相关文章